把旧改居民当亲人,他是基地的守沪天使

“旧改居民始终是我们的亲人,在所有居民搬离前,我们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俞炜说。

去年底杨浦已经全面完成了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绝大部分居民已经搬离了基地。截至3月份,只剩余户多位居民尚未搬离。

疫情防控期间,面积大、人员分散、出入口多的现状对基地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为了守牢基地防控安全防线、保障居民基本物资畅通,从3月30日起,区旧改办牵头组建了征收基地疫情期间“临时管理办公室”,杨浦区旧改办工程部部长俞炜正式“走马上任”,带领一支由区城投集团、区卫百辛集团等物业管理单位和下属安保公司负责人组成的15人小分队,驻扎在临时办公点忙碌起来。

准备工作分“三步走”

在实施封控前,“临时管理办公室”已开始做准备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俞炜从来都是“做有准备的事,打有准备的仗”,“凡是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我们更要想得细、做到位。”俞炜说,他把准备工作分为了“三步走”:守好“安全门”,摸清“家底数”,当好“领头人”。

守好“安全门”。俞炜第一时间召集城投集团、卫百辛集团商议,共组织了近余人的物业管理、保安保洁队伍,对全区30个征收基地落实管理。针对出入口多的问题,连夜增添围挡,结合实际需要,只留一个出口,日夜巡逻,确保居民足不出户,真正做到每个出入口有人管、每个场地有人守,共同守护基地家园。

摸清“家底数”。征收基地居住人员情况复杂,为了落实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工作要求,俞炜主动跨前,协助属地街道摸清人员底数,安排管理人员逐户上门,核对登记实际居住居民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共计排摸户人。随后,他将居民信息输入电脑,建立了一人一档的“防疫档案”,每日记录核酸、抗原和转运等信息,实现全程跟踪、动态管理,形成工作闭环。

当好“领头人”。要当好基地内管理人员和居民近人的“大管家”,俞炜压力不小。为了落实责任到人,他把“临时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分为3个工作组,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对30个基地进行网格化管理。俞炜带队3人负责对接地块分布最多的平凉、江浦街道,卫百辛、城投集团物业经理分别负责对接大桥、长海、定海、延吉四个街道。工作组与基地现场负责人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4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