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上海杨浦」位于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本溪路弄的九州公寓是建于90年代中期的商品房小区,由两幢大楼组成,共户。大楼的公共区域较多,但不少楼层的走廊和大厅长期被各种堆物占据,导致原来整洁、明亮、宽敞的公共环境变差,居民投诉增多。为了改变现状,鞍一(3)居民区党总支带领小区各业委会主任、业委会委员和部分居民一起参观了抚顺路弄居民自治楼组,反响很好。于是,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九州公寓也列入“楼道微改造”的实施工程行列中,并取得了“三年完成5个楼层微改造”的可喜成果。从杂乱无章到干净整洁,九州公寓内部焕然一新!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做到的呢?求蜕变:八旬老翁勇牵头,党建引领来护航参观抚顺路弄后,作为九州公寓一号楼16楼的代表84岁高龄的景天然老师,当晚便召集业主进行讨论。第二天,他带着一份居民自治的意见稿来到居委会,表示业主愿意出资,将16层的楼道进行改造。居委会当即联系物业公司、业委会负责人一起实地走访,发现楼道里有部分堆物,特别是电表间和设备房,堆物甚多,于是要求整改后进行下一步工作。16楼改造前在景老师牵头下,16楼居民迅速整改,用时两天就把楼道堆物和两个设备间清理完毕,同时对改造的初步设想进行了规划,将九州公寓16层的楼道改造工程列入社区自治计划。16楼改造后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1:1配资申请成功,16楼也成立了工作小组,先后召开5次小组会议,讨论出资比例、设计规划、材料选择等等。短短3个月时间,楼道完成了华丽转变。其他楼层的居民也纷纷前去参观,对微改造的效果赞不绝口。反响好:邻里居委共努力,三个楼道换新颜不久后,一号楼的11、12、15楼也向居委提出了楼道微改造的申请,居委会将其列入年度实事项目,并请景老师传授16楼的改造经验,帮助各楼层更好地推进微改造进度,实现更好的效果。12楼改造后12楼的黄阿姨做通了自己83岁老母亲的工作,将堆在楼道里的老物件都处理掉,并无偿提供了部分材料,让微改造效果锦上添花;11楼的陈师傅,由于工作原因,对工程比较懂行,所以成了11楼的“选材”担当,货比三家,尽心尽力挑选性价比高的建材;15楼的郑阿姐身为党员,带头清理楼道堆物,她和邻居陆女士搭档,在设计上出谋划策,关心工程的进程和细节。三个层楼互相沟通、相互借鉴,终于在年底前依次完工,用全新的面貌,喜气洋洋地迎来新的一年!顾大局:总支党员克难关,又一楼层迎完工楼道微改造的成功在九州公寓形成了“蝴蝶效应”,今年,一号楼13楼的微改造也在7月开工,已于10月上旬完工,这是九州公寓自年以来,第5个微改造成功的楼层。“这次微改造,感谢党总支作为总指挥,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时时与物业、施工队保持沟通联系。”家住13楼的沈师傅是名老党员,也是13楼微改造的牵头人,他说,“工程的供水供电、施工进度、后期软装效果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达到了居民的期望值。”13楼改造前后“还要感谢吴师傅,没有他,这个工程就启动不了。”原来,在前期征询过程中,曾有一户居民不是很理解钱款的收取,认为应从维修基金出,眼看事情就要黄了,党员吴师傅站了出来,主动垫资元,这才促成了13楼微改造的平稳启动。善总结:好的经验相互传,打造九州同心缘从年到年,从一个楼层到五个楼层,从堆物杂乱到明亮整洁,从邻里疏远到亲如一家……“楼道微改造”自治项目,通过党建引领,让居民从家中走出来,关心自己的楼道,关心公共区域的合理使用,邻里同心共做一件事,串起了楼道里的睦邻情。编辑:奚宇轩资料:四平路街道*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