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个单位“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98名同志“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科技工作“四个面向”,用科技赋能区域转型升级,突破传统老工业区的体制束缚,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发展之路。
坚持三区联动激发创新策源能力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区域内高校签订多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区校之间一揽子合作计划,全力打造“一廊、一圈、一谷、一园”,重点推进建设复旦大学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智能建造平台、上海理工理微产业化平台等功能型平台及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室,上海同济数字城市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清博智能元宇宙研究院等项目正式落地,在应用研究领域形成一批示范性项目,促进更多原创成果涌现。
完善空间布局形成创新发展格局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坚持东西联动、南北互动,创新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东部聚焦滨江南段,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年,在线新经济生态园“长阳秀带”正式揭牌,成为上海首批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吸引聚集美团、B站、中节能等科技行业巨头总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创新街区。
中部提升区的创客生态社区功能基本形成,长阳创谷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创客行动试点基地。
西部核心区以大创智和环同济为核心,创新创业服务内涵不断拓展深化。大创智成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积极承建市级数字孪生底座平台,初步形成以字节跳动、叠纸科技等科技企业为引领,虚实融合社交的数字内容赛道,以千寻位置为带动,具有强大空间计算的时空智能赛道,为上海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座支撑。环同济2.6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了余家设计类企业、3万余名从业人员。年,环同济创新街区成为科技部在上海试点的唯一创新街区。
聚焦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要素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建上海科创“四梁八柱”——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和上海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等研发支撑平台。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一批国家级技术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打造“纸变钱”“技术变现”的重要平台。技交所开市以来,累计进场交易成果项,交易额.96亿元。与同济大学联合共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践基地。不断扩大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成员由25家增至40家,长三角创业地图功能升级至2.0版。
培植双创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企业为核心,夯实城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为大企业发展留足空间,为中小企业发展厚植土壤,目前已吸引包括美团、字节跳动等一批数字产业领军企业落地杨浦,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呈现韧性增长、逆势飞扬态势,营收额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年底,累计培育家高新技术企业,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家区级科技小巨人(含双创)企业,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个性化政策服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梯队培育体系。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