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乏了middot乏食乏衬,鏖糟垃圾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5.html

前面两篇文章,介绍的是名词、动词,这篇文章介绍一些形容词和几个别的词类的词。

乏(疺)。元·郑德辉《倩女离魂》二:“险把咱家走乏。”乏,潮音hêg8(黑8),疲劳,疲累;走乏,跑累了。后字加“疒”作“疺”,明·金幼孜《北征录》:“午后,忽微雨风作,天气清爽,人马不渴,若暄热,人皆疺矣。”《正字通.疒部》:“疺,疲也。”清·范寅《越谚》:“劳疺,力竭不能再用。”“乏”字在潮汕话中有三个读音,除hêg8(黑8)之外,最常用的是文读huag8(伐),如“缺乏”“乏善可陈”等;白读为hag8(学),如“乏食”“乏穿”等。

鏖糟。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俗以不洁为鏖糟。”鏖糟,潮音读o1zo1(窝左1),形容人肮脏,不讲卫生,俗语有“鏖糟垃圾相”,指人很不讲卫生,脏兮兮的。宋代已经有此词了《朱子语类·论语》:“缘是他气禀中自元有许多鏖糟恶浊底物,所以才见那物事,便出来应他。”后代一直沿用之,《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郭大郎取下头巾,除下一条鏖糟油边子来。”明·岳元声《方言据》卷上:“物之不净者为鏖糟。”又“鏖糟”均为《广韵》豪韵字;“鏖”音“于刀切”,“糟”音“作曹切”。豪韵字潮音文读为-ao韵母,白读为-o韵母,故“鏖糟”文读为ao1zao1(欧糟),作动词用,如:“块物件无用好,鏖糟掉去”(这东西没有用好,糟践它了);白读为o1zo1(窝左1),作形容词用,如上面所言。

上好。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梅香,取上好的胭脂粉来!”上好,最好,潮音siang6ho2,后代文学作品也多见用例,如《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赵贵)思念老蔡指挥昔年之情,将蔡武特升了湖广荆襄等处游击将军,是一个上好的美缺。”《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但那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各例词义、用法均与潮汕话相同。今潮州府城话简作“上”,如说:“只包人参过上”(这包人参是最好的)。“上好”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反其意而用之,如说:“你唔认真复习,期末考试考五及格上好”,其意思是考不及格就有你好看的了。

《杀狗劝夫》全称《杨氏女杀狗劝夫》

冤屈(枉屈)。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我几曾杀人来,是好冤屈也。”冤屈,冤枉,用如形容词,如:“件事实在过冤屈(这件事实在冤枉)。”也用如动词,如:“你勿冤屈死人(你别冤枉人了)。”

用如形容词之例后代还有,如《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有这等冤屈事?”《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道:‘冤屈!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赵监生,合计毒死男子……。’”用作动词之例如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奚大瘤》:“妮子莫冤屈人,渠昨已觅死空林中,何有纨袴习气!”也作“枉屈”,宋朝就有用例了,宋·王禹偁《端拱箴》:“喜赏惑滥,亏损天鉴;怒刑不正,枉屈人命。”《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屈原本是一个忠诚恻怛爱君底人。观他所作离骚数篇,尽是归依爱慕,不忍舍去怀王之意……而今人句句尽解做骂怀王,枉屈说了屈原。”

忤逆。元·王实甫《破窑记》:“状元郎仇恨记在心中,忤逆女将爹娘不认睬。”《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忤逆,潮音ngou2ngêg8,不肖,不听长辈劝示、劝告,如:“你者忤逆囝,无人得你畏(你这不肖子,难道就没人能治你)。”忤,逆也,违逆,抵触。《庄子·刻意》:“无所于忤,虚之至也。”唐·成玄英注:“忤,逆也。”《广韵》去声暮韵:“忤,逆也。”忤、逆连成双音节词,是同义联合式动词或形容词。

生分。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若取回来,不生分了他心?过几日慢慢取罢。”生分,元曲中用如动词,意为使疏远、冷淡,潮汕话无此用法,只作形容词,生分,陌生、冷淡、疏远,音cên1hung7(青份)。如:“昨夜有个生分人来(昨晚有个陌生人来)。”近代白话作品也有作形容词用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妈此时也不好生分,得大家没甚说话,打发他回去。”《红楼梦》第三十回:“要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候儿,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

嘴尖舌囝利。元·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饶你嘴尖舌头快,依然跟我墨路来。”“嘴尖舌头快”,意思跟潮语的“嘴尖舌囝利”相同,“利”潮音lai7(来7),指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这是近代汉语的常用俗语,最迟在宋代已有用例,宋·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二:“子嘴尖如此,诚奸人也。”此后,一直沿用不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这小狗入的,忒也嘴尖!”又作“嘴尖舌快”,或“嘴尖舌头快”,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快,也是“利”的意思,刀子锋利也可以形容为“快”,如“快刀斩乱麻”等。又作“嘴尖舌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第五十一回:“嘴尖舌薄,谈论人的是非。”上引各例“嘴尖”皆带贬义,潮汕话则偏于中性词。如说:“个妹囝嘴贱舌囝利,天顶个鸟还乞伊漏落来”(这妹子能说会道,连天上飞的鸟也能哄它落下来)。

《梧桐雨》全称《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搭。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隐隐天涯,剩水残山五六搭;萧萧林下,坏垣破屋两三家。”唐代已有此词用例,唐·卢仝《月蚀》:“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煤炲。”此后历代都沿用下来,《水浒传》第十二回:“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砂记。”《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春儿拿开了绩麻的蓝儿,指这搭地道……”搭,潮音dah4(打4),块、方,面积量词。如:“你个衫后畔一搭乌乌(你的上衣后面有一小片地方弄黑了)。”

只。元·邵亨贞《摸鱼子》:“西风只么吹蓬鬓,病骨尚堪驰骤。”元·佚名《陈州粜米》第一折:“你的银子本少,我怎好多秤了你的?只头上有青天哩。”只,这,近指代词。“只么”,这么。这是近代汉语常用代词,《景德传灯录》卷五:“司空山本净禅师偈曰:如鸟空中只么飞。”宋·朱熹《寄籍溪胡丈人及刘恭父》诗二首之二:“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只话倒是,他只里淘气的可厌。”《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翟买办道:‘只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以上各例指“只”都用作指示代词,与潮汕话的代词zi2相同,如“只块(这里)”、“只阵(这时)”、“只件衫(这件衣服)”、“只个人”(这个人)等等。

头……头……。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待我一头开门,一头念诗你听咱。”《清平山堂话本·梅岭失妻记》:“巡检一头行一头哭。”《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周义)一头骂,一头哭夫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柳氏一头打寒颤,一头叫唤。”按“一头……一头……”犹普通话“一边……一边……”,潮汕话省去“一”而成:“头……头……”,如“头行头哭”、“头食头睇电视”(一边吃一边看电视)等。俗语取笑男孩边哭边撒尿云:“头哭头笑,猪母拉尿。”

本等。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进去功名是你读书的本等,则要你著志者。”后代也多见用例,《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张荩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何曾看见官府的威严。”《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就是生下了儿子,是来丈夫一点骨肉,又本等他做大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杀人作歹,正是野僧本等,这疑也是有理的。”《红楼梦》第三七回:“究竟这也算不得甚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各例词义皆与潮汕话接近或相同。潮语说:“只条钱本等伊得个”(这笔钱是他应该得的)。请人帮忙,人家“好是人情,唔好是本等”(答应帮忙是人家的情分,不答应也是正常的,人家本来就不欠你的人情)。

这个词的词性不好定,大家讨论一下。

1、凊糜凊饭·是加是减·柴杮锯屑·猪铺狗窦——潮汕方言与《世说新语》词语

2、太史公笔下的潮汕方言词——潮汕方言与《史记》词语

3、潮汕人一开口,说的就是《诗经》

本文插图除末张外,均来源于百度网络资料,特此鸣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0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