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明堂鱼跃于渊自乐其乐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83169.html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诗经·大雅·旱麓》

千年前,古人写下了“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之句,后世遂以“鸢飞鱼跃”一词来比喻万物任其天性而动,各得其所,自得其乐。乾隆皇帝就曾以“芷白蒲青景有望,鸢飞鱼跃兴无穷”来表达泛舟清漪园的闲情逸致。鱼是立明堂格外钟爱的瓷绘题材,老韩笔下的鱼儿也总是传递着悠游自在的文人意趣,这次以“鱼跃”为题创作的“鱼丸”杯更是别有一番新意。

在汉代就形成的古老传说“鲤鱼跃龙门”深入人心,因此腾跃的鱼自然首选鲤鱼。除了象征金榜题名的鱼跃龙门之外,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非常多的寓意:相传鲤鱼是仙人琴高的坐骑,琴高于涿水乘鲤升仙;汉代时鲤鱼成为传递尺素的信使;唐代被奉为国鱼,以“鲤符”作为兵权和皇权的象征;在民间婚俗中,人们以鲤鱼图案象征夫妻和睦、儿孙满堂;此外,“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利”与“余”的好口彩自然备受青睐。

鱼跃龙门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吉祥图案,又称“鱼化龙”,在康熙时期尤为盛行,画面通常是祥龙盘旋于海天之间,鲤鱼腾跃出水面与之呼应。立明堂在主图的设计中,并没有出现海水和龙纹,而仅仅有腾跃的鲤鱼,其传递的寓意显然对“化龙”与否并不执着,而是更着重强调鱼跃于渊、自乐其乐的状态,其突出昂扬向上、不求结果的积极态度,颇有“鱼水相忘真乐在,向来庄惠岂能知”的洒脱与超逸。

清康熙青花鱼化龙图洗

香港苏富比

清康熙青花鱼化龙图盘

墨尔本维多利亚美术馆藏

立明堂的鲤鱼延续了萌宠路线,鱼儿全身团起,似跳跃前的蓄势待发状,戏称“鱼丸”。鲤鱼造型的设计灵感源于传统的团花图案。团花盛行于唐朝,圆融的造型具有均衡的美感,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代表着和谐与圆满,充盈的圆形仿佛带有包容万象的力量。在明清瓷器纹饰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由团花造型演变而来的经典图案,如团龙、团凤、团蝶、团鹤等等。

清康熙青花团龙纹茶圆

北京东正拍卖

清康熙青花团凤纹茶圆

北京保利拍卖

立明堂将四尾“团鲤”均匀规则的排列在器物外壁上,与同属鱼系列的金玉满堂的金鱼、桃花鳜鱼中的鳜鱼在构图上做出了区分。全新的团鲤造型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纹样的三大特征:一是将具象题材图形化表达;二是注重对称的美感;三是图案具有吉祥的寓意。简约而不简单的团鲤图案可灵活应用于各式形制的器物上。

立明堂的“团鲤”眼神灵动,触须飘舞,身线柔美,鳍尾舒展,动感十足。要绘制出这样一尾生动的鱼儿是极其耗费时间的。首先是描线师傅以细线笔描摹轮廓,要求笔触笃定、流畅;然后是绘染师傅以特制料笔溻染上色,鱼儿头部的肌理、鳍尾的渐变质感都是通过精准掌控着色深浅来巧妙呈现的。

鲤鱼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唐代诗人章孝标以“眼似真珠鳞似金”来形容鲤鱼的外形特征。立明堂在呈现鲤鱼鳞片细节时,采用了点甲留白的经典手法,通过鳞片排列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来体现鱼儿的立体姿态;鱼鳞排列有序,颗颗分明,点甲积料处锡斑盈动,活灵活现。

折底杯口沿处沿用了明朝永宣青花瓷上经典的海水纹,纹饰以层叠排列的半弧线呈现海浪起伏之状,以留白为浪花展现波涛激荡之态。海水汹涌澎湃、大气磅礴,与鲤鱼腾跃的动态遥相呼应,杯内外的五团点甲鲤鱼也通过这一圈设色浓密的海水纹巧妙的衔接在了一起,图案布局与器物造型浑然天成。

曼妙的金鱼,肥美的鳜鱼,灵动的团鲤,立明堂的鱼总是令人惊喜。这次团鲤的“鱼丸”造型突破了历代游鱼图案的固定式样,其团身欲跃的姿态在形式上和寓意上都是合理而又巧妙的设计,在立明堂独具特色的溻水和点甲工艺加持下,期待原创的团鲤图案成为新一代经典。

-TheEnd-

往期精彩

景德镇当代名窑巡礼——立明堂

铭经草堂|十方世界华严为境

茶器馆

无事找茶

长按扫码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3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