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做人与修身

北京中医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313/8743214.html

亲爱的校园听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做人与修身。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到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年病逝于京中。晏殊以词作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五岁就能创作,故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次年,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圣上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大中祥符元年,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宫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是欣赏。

乾兴元年,年仅十二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后因反对张耆升任密枢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饰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庆历二年,晏殊官拜宰相,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治病。病好以后,请求再出京任职。皇上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皇上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皇上,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不久他就去世了。皇上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而感到遗憾,特地第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兼侍中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纵观古今风云,年少有为、聪慧过人者不计其数。而在天赋异禀的同时又保持笃实忠厚的品性,这才是可遇不可求的贤者。

主播:八年级(13)班秦鸿燕文编:龚凌强审核:欧芬芬制作:张善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