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从种子成长为大树,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阳光、土壤和空气。一年一版,不断升级,杨浦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来到了6.0版——《聚焦“四大行动”深化集成创新,持续推进杨浦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
《流浪地球2》中的“机甲”原来是“杨浦制造”的“明星产品”,并在现实生活中已投入使用,甚至是量产;产品再优也需要有伯乐,路演巡礼并非“走过场”,深度合作助推科创企业发展,让更多“高精尖”充分“接上地气”;在“网红路”推进数字街区建设、建立虚拟产业园、深化完善“企业云”,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街道全力发挥属地优势……
持续释放“杨浦温度”,传递满满的“杨浦诚意”,全区上下共同发力推出更多套餐式、专员型服务,更加主动高效地为企业解决难题,以营商环境“微创新”,促进企业感受“大提升”。
国际视野、杨浦特色、数字赋能、微观畅通,“软硬环境”双轮驱动
“十年前,我来到杨浦求学,毕业后创立了现在的公司,并成为了一名创业导师,我是在这片热土上读书、创业、安家的典型代表,十年来深深感受到杨浦对创业企业的关心呵护。希望杨浦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协同治理平台,进一步盘活企业营商的优质资源,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2月15日,区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听取区发改委关于编制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6.0版情况的汇报,并邀请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代表提出意见建议。会上,上海胧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业指导师蒋公宝如是说。
4个方面、40项、条具体落实举措,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更加突出国际视野、杨浦特色、数字赋能和微观畅通。
在深化十大领域改革中,劳动就业、促进市场竞争是世界银行新增加的评估指标。
在强化十大要素供给方面,杨浦针对区域创新创业特色鲜明、空间载体相对充沛、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产城融合优势明显的特点,强化制度创新“软环境”和基础设施“硬环境”协同发力。比如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不会转、转不起等痛点问题,杨浦将搭建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专项行动;针对创新主体对多样化产业用地的需求,将联手市属国企开展存量土地高质量利用行动,积极拓展研发设计、商务办公等复合型载体空间;针对创新人才对宜居安居的需求,将加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在升级的十大专项举措中,将持续释放“杨浦温度”。其中,数字营商平台为杨浦新增的专项举措,包括建设区超级智能综窗支撑系统;升级区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杨浦滨江智慧管理平台;上线新江湾产城融合营商服务平台。此外,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问询难、办事繁现象,杨浦将深化“AI+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材料银行”试点项目,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优化在线为企帮办服务。针对企业反映政策找不到、不好懂、兑现难等问题,将设立惠企政策综合窗口,扩大免申即享范围。
在十大实事项目中,方案则传递出满满的“杨浦诚意”。首席服务员、税立方、长三角创业“一件事”是原有特色品牌的升级版,悦“young”工作室、信用惠企服务“一件事”、“才聚杨浦”人才服务平台基于前期探索推出的新项目。这些内容既强化职能部门在优化流程、数据赋能、专业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又发挥街道属地化优势,旨在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改革集成创新是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特点,也是落实工作的着力点。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倪奕松看了6.0版方案后备受鼓舞,“改革方案既彰显了宏观的视野,也满足了市场主体的需求。希望政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