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成为家庭医生,听听周珏怎么说。
行者丨陪诊“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有些拗口的十六个字,周珏每天都要温习一遍。
周珏是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已有十一年。十一年间,她将上述十六个字作为自己恪守的行医准则,用扎实的临床技能与热情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年,周珏获评第三届杨浦区“十佳家庭医生”。今年,她“再上一层楼”,获得“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称号,成为全上海余名家庭医生中的优秀代表。
对于这一殊荣,周珏说自己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三年脱产的全科医生规培提高了我的临床水平,医院和卫健委组织的学术沙龙、专题培训也让我收获颇丰。对我来说,保持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和从事家庭医生工作一样,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周珏医生
做家庭医生从“纯属偶然”到“志向使然”
回忆起自己选择做家庭医生的原因,周珏用“偶然”来形容。年,周珏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面临第一次职业选择。往年,周珏同专业的医院医院,但那一年学校举办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专场讲座,周珏抱着了解看看的态度去听了讲座。“那场讲座更新了我对全科医生的认识,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是有误区的。”周珏回忆,“小时候,医院的印象不过是看看小毛病、打打疫苗的地方。听了讲座后我才知道,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不止这些。”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工作启动,全科规培工作被纳入住培统筹,未经培训人员将不得从事全科岗位工作。虽然这一规定在周珏毕业时仍非强制,但已志在成为一名优秀全科医生的她,与同届的另外6名同学一起主动报名参加了规培,他们进入医院进行全科医生规培。年,医院结束规培后,周珏进入静安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考虑到原单位离家较远,年,周珏来到杨浦区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从人口年龄结构来说,静安区的老年人口不断迁出,而杨浦区五角场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可以占到60%,意味着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