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船厂老职工走上杨浦滨江,讲述文物保

11月的秋风中,6岁的葛珺走进杨浦滨江毛麻仓库,参观在这里举办的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他是前两年刚从上海船厂退休的副总经济师。毛麻仓库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一幢楼。“它就在我们上海船厂的浦西分厂范围内,有着百年的历史,是我们厂区内的‘厂中厂’,每天上班都会看见。”对于曾在杨浦滨江工作过的人们来说,这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片土地。成果展上,葛珺看到,“世界仅存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又在眼前铺陈开来。这些年,杨浦滨江由工业生产岸线向着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创新岸线加速蝶变。11月16日,在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记者获悉,11月0日至1日,国家文物局将对上海杨浦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并召开示范区验收评估会议。11月日将在杨浦召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杨浦区文物局局长胡琳介绍:“三年来,示范区创建的重点任务和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整体投入超过0亿元。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从67处增至73处,各类博物馆、展示馆从6家增至11家。未来,区域内还将建成以考古为主题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工业遗产、文化地标、城市新景在这里交相辉映。”工业仓库变身艺术空间,惊艳了老船厂人

杨浦城市水岸的独特精神气质和神韵,凝结在滨江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里。

退休以后,葛珺还是常常要去滨江岸线走走,用一句时髦话来说,那里藏着这位船厂人的“乡愁”。

0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里,一共有6家示范区,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上海的“唯一”。覆盖杨浦滨江1.公里区域、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建设范围内,涵盖了杨浦60%以上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区级文物保护点43处,优秀历史建筑19处。它们都是杨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类工业遗产。

正在举办成果展的毛麻仓库,是东方纱厂年代建造的,面积达多平方米。建筑内部为早期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是滨江带现存建筑中最早的无梁楼盖仓库,代表了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

从东方纱厂到申新七厂,再到上海第一丝织厂,这座方方正正的“巨无霸”仓库坐落在江边,见证了工业时代的繁忙景象。上世纪末,因产业结构调整,上海第一丝织厂画上了句号。00-年,企业用地整体划入上海船厂浦西分厂。01年,上海船厂浦西分厂整体搬迁至崇明,留下老厂区静静伫立在杨浦滨江。

见证了百年历史的“工业仓库”如何赋彩现代生活?毛麻仓库和附近的明华糖仓一起,经过修缮,转型为新的潮流集聚地,先后承办了0余项省部级艺术展览,并且双双出现在03年发布的“杨浦滨江·生活秀带”系列藏书票票面上。而正在毛麻仓库举办的这场成果展,惊艳了葛珺这位老船厂人。

老船厂人的乡愁,化作对新博物馆的期待

毛麻仓库的东侧曾是上海船厂的船坞。来看成果展那天,葛珺特地在上海船厂的老厂区走了走。“每次到杨浦滨江来,站在老厂区的位置,我就会想到以前这些建筑是派什么用的,工作当中遇到的人和事都历历在目。杨浦滨江花了很大的工夫,把工业遗存保留下来,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滨江的人来说,就是保存了我们的共同记忆。”葛珺说。

怀着“乡愁”的葛珺,有时会在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0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