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城市水岸的独特精神气质和神韵,凝结在滨江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里。
退休以后,葛珺还是常常要去滨江岸线走走,用一句时髦话来说,那里藏着这位船厂人的“乡愁”。
0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里,一共有6家示范区,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上海的“唯一”。覆盖杨浦滨江1.公里区域、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建设范围内,涵盖了杨浦60%以上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区级文物保护点43处,优秀历史建筑19处。它们都是杨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类工业遗产。
正在举办成果展的毛麻仓库,是东方纱厂年代建造的,面积达多平方米。建筑内部为早期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是滨江带现存建筑中最早的无梁楼盖仓库,代表了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
从东方纱厂到申新七厂,再到上海第一丝织厂,这座方方正正的“巨无霸”仓库坐落在江边,见证了工业时代的繁忙景象。上世纪末,因产业结构调整,上海第一丝织厂画上了句号。00-年,企业用地整体划入上海船厂浦西分厂。01年,上海船厂浦西分厂整体搬迁至崇明,留下老厂区静静伫立在杨浦滨江。
见证了百年历史的“工业仓库”如何赋彩现代生活?毛麻仓库和附近的明华糖仓一起,经过修缮,转型为新的潮流集聚地,先后承办了0余项省部级艺术展览,并且双双出现在03年发布的“杨浦滨江·生活秀带”系列藏书票票面上。而正在毛麻仓库举办的这场成果展,惊艳了葛珺这位老船厂人。
老船厂人的乡愁,化作对新博物馆的期待毛麻仓库的东侧曾是上海船厂的船坞。来看成果展那天,葛珺特地在上海船厂的老厂区走了走。“每次到杨浦滨江来,站在老厂区的位置,我就会想到以前这些建筑是派什么用的,工作当中遇到的人和事都历历在目。杨浦滨江花了很大的工夫,把工业遗存保留下来,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滨江的人来说,就是保存了我们的共同记忆。”葛珺说。
怀着“乡愁”的葛珺,有时会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