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避坑指南#坐标上海,身边亲历的两者二手房案例:1、杨浦区同济新村,成交单价超过10.5万,且不是占据总价优势的小房型;2、普陀区内环内的某社区二手房不过8万,外环外闵行上海春城学区二手房报价10万。上述两个真实案例系真实成交,且发生在房住不炒眼皮底下、上海楼市新政之后,市场在用抗旨的方式对待政策,只要周瑜和黄盖你情我愿,政策的阳光有找不到的角落!上述事项背后,是房地产“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金律,正被一个叫学区房的新生事物多代替,看起来是讽刺,就好像做实业一辈子的老土豪,一辈子积累的身价正被网络新贵三年超越,有点残酷有点讽刺但这是事实。(一)地段小于学区,是需求或者说需求怪相颠覆了规律。学区房疯狂的背后,上一级追溯可以说是父母望子成龙的不惜一切代价,再向上追溯就是教育资源供需倒挂的极端所致。与上述现象一所对应的事实:在上海楼市新政之前,同一个新村(可能位置朝向和房龄有所差异),也是身边的真实成交单价在8.5万,不禁让人本能反应:调控真的是像他们说的那样越调越高吗?同样在这个区域的周边,“没有学区”或者“对扩学区一般”的次新房,价格已经全面落后于有优质学区的老破小,房子的市场定价无关房龄、无关配套现在连是个人都会朗朗上口的地段,也“被无关”了,记住这个忤逆的颠覆者叫学区。(二)上海内环内老牌知名小区玉佛城,报价全面低于外环外的上海春城,这正常吗?估计李嘉诚也看不懂上海的学区房了。不存在地段歧视,但玉佛城单价比不上上海春城,这是个太典型的颠覆案例了。之前关于前滩学区房单价18万还一房难求言犹在耳,因为没有对标没有比较,而只是因为有个传说中的优质学校,真的是对房地产从业者极大的讽刺!无视地段、无视交通、无视配套,一个学区可以颠覆所有传统卖点甚至是他们的组合拳,楼市出现了现实版的四两拨千斤。(三)最后一棒早晚要来,学区房“入手之前”想好“如何出手”!近期,从北京到上海,关于学区房的矛盾点越来越突出,大到各种多片划区、摇号、教师轮岗等各种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小到坊间关于“是谁率先提出了学区房概念”也引发一轮原创之争,可见学区房是国家大事和明星绯闻之外,线下最热的热搜事件了。一方面是学区房越来越离谱的价格,已经上了央媒和更高层的点名批评;另一方面是学区房背后的居住品质全面落后,怪相虽有市场,但怪相缺乏长期依据。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学区房最后一棒?政策近期如此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