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考古之
#监造者石碑#
最具上海特色的建筑
——石库门
要说最具上海韵味和特色的老房子
莫过于花园洋房和旧式弄堂这两种建筑
其中旧式弄堂一般是指石库门建筑
它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太平天国起义时期
战乱给外国房产商带来大量的建房契机
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围合特征的房屋
石库门建筑大量的吸收了
江南地区民居的式样
以石头做门框
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
由此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的石库门住宅
△老式石库门
石库门房子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通常被认为是
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相信弄堂里的邻里之情和生活方式
让很多弄堂里长大的小囡
都对石库门有着深深的眷恋
然而如今上海很多旧式石库门房子
都面临着拆迁和翻新
很多曾经的美好记忆也将随之远去
旧式石库门房子上的“惊喜”
——监造者石碑
在杨浦大桥下的眉州路杭州路上
有一片正处于动迁中的旧式石库门房子
整块区域如今只有
一栋孤零零的红砖石库门房子尚还留存
从围墙外看显得有些许突兀
通过上街沿的凹陷之处
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弄堂口位置
△上街沿凹陷处
这栋房子它非常普通
既不是名人住宅
也不是优秀历史建筑
只是一栋标准的三开间上下石库门房子
正面的中间顶部是天井
左右两边是两个厢房
△拆迁中的房子正面
从斑驳的、长满青苔的墙壁
破旧的窗户和残缺的水管
不难看出这栋建筑历经的多年风雨沧桑
△建筑细节图
和上海很多老房子一样
原本这栋房子也有一个大院子
后来院子里盖起了很多危棚简屋
把这栋老房子包围了起来
随着旧改的推进
那些低矮棚屋被拆除
如今恢复了原本模样的它
却是显得有些许格格不入、绝世独立
颇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
安然地等待自己最终宿命的感觉
△未拆迁前的模样陈寒松供图
这栋房子背后是否有什么故事?
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栋房子有一个十分珍贵的地方
就是它的外墙壁上有一个很是特殊的石碑
上面写着三行字,分别是:
“监造者李鑬清
地基计六分七厘七毫
民国十九年十二月落成”
△监造者石碑陈寒松供图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在年代
上海已经形成了
一个很完整的地产开发链条
一户居民若想要建造一栋新房子
从最开始的土地规划
到房子落成的整个过程中
中间的设计、具体营造、监理等
在当时都已是一应俱全的
其中监造者就是监理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但是将监造者的信息刻石为记
并保留在建造的建筑上的
甚是少见
这块石碑详细记录了监造者的姓名、
地皮面积和房子落成的时间
大概是全上海独一块的监造者石碑了
△房子侧面视图
不论这栋房子最后的归宿是怎样
希望这块珍贵的石碑能够被好好保护
毕竟它作为上世纪上海
石库门建筑的特殊副产品
还是具有很高的留存考古价值的!
文章图源:陈寒松、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