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古人如何运输

“加急快递”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前言

21世纪,人们过着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所有需要的东西的日子,那么古代人怎么办呢?古人常说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他们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难道比现代的快递还要快吗?经过仔细的研究,专家发现所谓八百里加急,是真的比现代快递还要快的!

快递在各朝代的发展

殷商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最早的快递业务。发展到周朝时期,快递就有了明确的职务记载,该职务被称为"行夫",主要负责邮递驿站等工作,并规定"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虽然是"快递",但是当时的快递工作主要负责传递政令和军情。具体工作方法有步行和乘车两种,古书中被称作"徒遽(jù)"和"传遽",一般在大路之上,每隔30里就会有一个"遽"。

秦汉

秦汉时期,运送快递这一职务被称作"轻足",穿黑衣服。步递一般都是短途,平均每个时辰要走10里,这是对普通邮件的要求,当天送完。如果用传车,一般每天要行70里,最多每天可行两三百里。骑马的话,对速度的要求是“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即古人眼里所称的“至速”。秦代所有公文都必须按照严格交接和登记进行传递,时间地点都必须准确无误。假设出现遗失,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官府,否则严惩不贷;在投递人员的使用上,秦代也是审查的十分严格,奴隶、老弱病残和不诚信之人,禁止担任该职务,目的是为了防止好奇造成泄密。当然,如果有人故意遗失重要公文或皇室敕令,泄露或假传公文命令的,那么等待他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秦代规定,如果不及时报告丢失文书的情况,规定是罚掉两幅铠甲("发伪书,弗知,赀二甲")。

汉代的"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一些交通要道上还会设立"驿置",里面会有专门的"传车",用于传递紧急文书。东汉以后,马开始成为驿站的主要交通工具,工作的效率也随之加快了。汉代时期快递员名称改为"邮人"或者"驿足"快递小哥则是一身红装打扮,工作中还有专用的邮包。以秦汉时期为例,短途快递一般要求平均每个时辰走上10里,而且必须在当天就要完成;使用传车时,则要求走上70里,最为紧急的文书等重要物资,速度就变成了"日行四百里"。

隋唐

隋唐时期对陆路的驿速则有这样的程限:传马日走4驿,乘驿马日走6驿,按每30里一驿算,日走里至里。如果是急件,要求日驰10驿,相当于跑里。更急的,如送赦书,则日行里,日行约16驿。

在唐朝的《唐律疏议》中,如果未能及时派遣驿卒或错误使用驿卒,将会被处以杖刑一百的处罚;重要公文送晚了,或者不按驿道行走,都会有相应的处罚,从打板子到最严重的绞刑都有。"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军事命令,则罪加三等。如果泄露机密,或者私自拆封公文等,唐代的处罚也是毫不留情,尤其是泄露机密更是重罪。《唐律疏议》规定:"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私拆邮件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杖刑六十到八十不等的惩罚,知情不报的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此后,各朝代对快递问题的处罚规定,都会以唐朝刑律为基础,根据现有情况进行增减。

宋元

宋代的快递,是在步递和马递基础上创立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年)。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进入宋代,紧急公文一般会使用骑马传递的方式进行,史书称之为"急脚递"。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宋朝称作"递夫"。

其实,快递业较为正规从魏晋时期就开始了。那时还出现了专门针对“快递”的第一部邮政法规,即魏国由陈群等人制定的《邮驿令》,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明清

到了明清时期,快递小哥一般称之为"驿夫"。全国各地的驿站共计有一千七百多个,重要的文件会标上“马上飞递”的字样,就表明这是需要加急送达的。这样的文件,一般都是需要每天三百里的速度运送的,如果是更紧急的情况,每天便要行进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等速度运送。清朝时期,传递重要文书的速度被提升到至里,从大西南到北京,基本上只需要9天就能接到消息。

尾言

速度的背后,也包含着驿站人员的心酸,无论是负责传递的马匹、车辆都不可以有任何的闪失,否则驿站的管理者就要受处罚。而且驿站人员的薪酬也不是十分丰厚,失业和欠薪有时是家常便饭,因此他们的生活压力十分地大。明末的李自成就是驿站的一名普通驿卒,因为驿站被裁而丢掉了饭碗,后来也因为诸多原因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因此古代从事快递行业的人绝对算得上是抗压能力超强的人群。

文字

黎轻轻

图片

网络

排版

黎轻轻

责编

刘诗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1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