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17岁的蔡晗啸同学
成了小区唯一的“团长”
帮居民团购了大量食物和物资
经过这次意外的历练
他说:
“未来的我,一定会尊重现在的自己”
“上海的小区需要更多年轻人站出来!”
17岁高二少年成了“团长”
带领小区居民一起团购
今年17岁的蔡晗啸同学
在上海宏润博源学校读高二
独自住在学校附近、青浦朱家角某小区里
父母忙于工作
对他完全是“放养”
平时他一个人开火做饭
还有着同龄人没有的忧患意识
家里囤的压缩饼干、水、罐头等够吃一年
他还在阳台上种了菜
疫情期间
种的菜很快吃完了
他开始组织小区居民进行团购
没想到
被大家推举做了小区里唯一的团长!
截至4月底,蔡同学为小区组织团购了斤蔬菜、斤水果、斤猪肉、斤牛肉、60份海鲜、份面包、份牛奶和份豆制品。
后期,小区物业打通了必需品的运输通道,他又开始为大家团购鲜奶、德克士和海底捞等“锦上添花”型物资。
这个大男孩把当团长的经历发布到B站上
收获了好几万的点赞!
团购海鲜时遇到大麻烦
他给邻居们布置“消杀作业”
蔡晗啸说
他遇到最大一次挑战是团购海鲜
起初他并不想组织海鲜团购
因为他觉得海鲜不算必需品
冷链也有一定风险
但后来他了解到
有些居民因风俗习惯不吃猪牛羊肉
有些居民家中孩子还小
吃不了太硬的肉类
海鲜对一部分人来说确实是必需品
于是他决定组团
但海鲜团购在群里引发激烈争论
有人表示不满和反对
甚至有人私信骂他
威胁要找他麻烦……
蔡晗啸说,他坚持的理由是:
首先,海鲜购买的是正规企业的东西;
其次,相信政府部门在每个环节的消杀都是做到位的;
第三,居民各家加强消杀,杜绝隐患。
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
他想到了对消杀环节进行“提级管理”
原先货物在大门口消毒后半小时可取
而对于这一波团购的海鲜
则采取消毒以后静置两个小时
他还给购买海鲜的居民单独建了群
叮嘱大家取货拆开外包装后
再对里面的小包装另作一遍消杀
静置一段时间再放进冰箱前
并且请大家把内包装消毒的过程
录下视频发到群里
他来“检查作业”
作为小区唯一的“团长”
团购中遇见人间百态
那次海鲜团购中还发生一件事
让蔡晗啸有点“想不通”
那位威胁他不准团海鲜的居民
自己也买了一份上千元的海鲜套餐
收到后炒了一盘虾
直接倒进了垃圾桶
还拍照发到群里展示
这种透露着挑衅和泄愤的行为
让蔡晗啸有点难受和沮丧
想不通自己义务劳动
为何还会被针对?
17岁的蔡晗啸尝试着去换位思考
他想
可能是太想守住小区防疫成果了
所以有些居民会情绪紧张
他花了十几分钟默默消化了情绪
没时间吵架或生闷气
又继续看书写作业去了
还有一次
小区里一位30几岁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
因为牛奶订多了
需要在小程序上退款急得团团转
连发20几条消息找他求助
这让他觉得很惊讶
原来并不是所有年轻人手机都玩得溜
很多阿姨妈妈们反倒操作熟练
蔡晗啸说当了团长后很受启发
不要在不了解实情的前提下给人加任何预设
“小区里如果有更多年轻人站出来
疫情防控会更顺利”
17岁的蔡晗啸同学
也许是“上海最年轻团长”
他道出内心一个很大的感受:
社区的基层工作极度缺乏年轻人参与
“我们居委会里看不到一个年轻人,都是即将退休的阿姨爷叔,你让他们做个Excel表格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会用电脑啊。”
“然后做核酸的时候都什么人在叫?也是老年人。而我们跑得动、喊得动的年轻人在哪里呢?本来都应该是年轻人做的事情,我却看到了年轻人的缺位。”
“如果上海的小区里有更多有技术、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站出来,承担更多工作,我觉得我们的疫情防控会更加顺利。”
对于自己的表现
小蔡同学还挺满意
“我不觉得自己做团长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对自己这段时间勇于承担责任,在大家需要的时候,不左顾右盼,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还是很满意的。”
“我的团长生涯如今已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光,我觉得自己很酷。我今年17岁,生命中还有很多更酷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无论将来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若干年以后,成年的我应该会很尊重自己现在的模样吧。”
近日小蔡同学已结束“团长生涯”
目前他在隔离酒店里
正在其它城市办理护照和签证
准备今夏前往斯坦福夏校研学
小蔡同学还对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为这样的年轻人
竖起大拇指~!
这支配药队伍
每日上演“生命接力”
自4月16日发出动员令以来,市青联持续开展“青春战疫健康接力”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近名青联委员和会员团体成员陆续化身“配药侠”,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为解决市民“配药难”问题接力奔跑着,上演着一场场“生命接力”……
“叶家宅居民区有位独居残疾老人患有肺动脉高压,急需药品波生坦片,该药物既不能被替代也不能被中断,医院都短缺,还有2天就要断药了,能不能帮忙配到?”志愿者杜娟和周忠叙接到求助信息后立即“上岗”医院。到了急诊后,他们被告知这个药只有肺循环科室能开,于是又转战门诊,却被告知已经停诊。
经过多番波折,辗转一天半的时间,医院的呼吸科配到了这款“救命药”。居委干部发消息说:“老师,十分感谢你们!我代这位居民谢谢你们了!”虽然一天跑下来又渴又饿又累,但是对志愿者们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流调志愿者“谢幕”
金融工作者“返场”
回忆起做流调志愿者的那段日子,邵俊感触良多。邵俊是建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支行的青年党员,4月5日晚,青浦区疾控中心紧急向银行系统征集青年员工加入新冠流调志愿者队伍,邵俊得知消息后主动报名参加,并在第二天下午就赶赴区疾控中心集合培训,随即展开流调工作。
“流调就像是和病毒赛跑,无论是搜集的速度还是信息的准确性都很关键,那时候我们是24小时在岗待命。在诸多的通话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沟通不畅或者紧急情况,我们会安抚对方的情绪,决不能掉以轻心。”邵俊说道。
随着上海疫情形势渐趋好转,邵俊的流调志愿工作结束后,他又回到自己的岗位,负责对公业务的办理,为客户开通疫情期间的“绿色通道”,保证企业日常代发工资不受影响,引导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办理贷款延期和新的资金需求等业务,做到金融服务不断档。
他们跑出了
复工复产“加速度”
面对“保防控、护经济”的双重考验,青浦经委青年驻守一线、群策群力,共同谋划编写《青浦区园区企业封控及防疫工作指南》《青浦区企业新冠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关于对复工复产工业研发企业开展防疫检查的工作方案》等实用操作宝典,就具体防控手势提出“封闭管理、防疫管理、应急管理、组织保障”,力求确保企业闭环生产安全。
按照“一企一策”,经委青年变身企业专用“电话员”“辅导员”,耐心解答企业诉求,聚焦生活物资保障、防疫物资保障、重要功能保障等方面,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与企业实时沟通、答疑解惑,协调解决企业在员工返岗、交通运输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运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企业“应产尽产”。
来源:新闻晨报(记者沈坤彧)、蔡同学B站视频、Miki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