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中考专题21届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语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只有香如故。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知不足,。4.庭下如积水空明,,……。5.春天来了,小明望着活跃起来的鸟儿们禁不住想起《钱塘湖春行》中的“,”的两句诗。(二)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词作者是代著名词人。(2分)7.下列对诗词中划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8.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9.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慨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的英雄之悲。(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①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状元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②推毂:荐举。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民讼皆决于庭()(2)召诣行台白事()11.翻译句子(3分)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12.从全文看,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荐之”既因为侯蒙是个、、的人,也因为。(5分)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6分)做一股清流徐文秀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到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5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