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小而美解决民生急难愁新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新华财经上海7月6日电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许多社区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都通过一个个“小而美”的社会治理举措得到解决。让老旧小区更加宜居在上海,与簇新高挺、绿化宜人、物业齐备的商品房小区并存的,还有很多老式里弄和公房,它成就了老城厢的温暖、平凡生活气息,也承载了许多老居民的安居梦想。时光回溯至上世纪70、80年代,搬进新房的喜悦让无数个梦乡都甜滋滋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房子也逐渐变“老”了,公共空间不足、公共设施陈旧、小区环境待提升等问题渐次出现。如何让老小区的居民也感受到居家品质的提升?擅长“精细化管理”的上海基层工作者们,展开了种种探索。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推出了“全岗通周周转”工作机制(周周有发现、周周有行动、周周有成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一些改变呈现在眼前:密云、林云、玉四等居民区智能化车库投入使用,通过安装充电桩,解决了楼道乱停车问题;玉四、双东等小区“彩绘墙”取代原有斑驳的墙面;东五居民区在小区主干道铺设了再生胶粒彩色地坪,让小区更宜居、宜乐。对此,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评价:“‘周周转’社区治理新模式,其鲜明特色就是为各种平台注入了运转起来的动力,促进了理性的积极行动者的诞生。其最大价值可以概括为推动了基层治理实现从‘平台’到‘行动’的积极转向。”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年建成的创智坊小区集聚了社区睦邻中心、创智农园开放式花园等优质公共资源。但对一墙之隔的国定路第一社区这一老小区来说,居民需绕行2公里以上才能获得优质公共资源。在两个社区之间开辟相连之门成为很多居民的急切盼望。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年杨浦区正式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引入高校专业力量为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项目提供专业规划和设计支持。在多方努力之下,一道联通新旧两个社区的“睦邻门”开通了,先前分歧较大的开放时间、物业管理、周边保洁、安防设施安装、党员志愿者巡查安排等等,都被仔细考虑到了。图为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开通“睦邻门”让邻里之间更有人情味邻里间彼此独立、不打扰,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但也让社区里的“人情味”淡了不少。老辈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提高社区的“熟人社会指数”,让更多邻里在彼此关照的同时,关心社区事务,惯于表达需求、参与评议,是许多社区想到要做的工作。楼组是链接家庭和社区的中间地带,宝山区创设了“活力楼组”建设工作,以楼组为单位,凝聚居民。一批专业达人提供消防安全、烘焙教学、医疗和法律等服务。有居民经常外出,就将家中钥匙很放心地交给邻居保管;有烘焙高手经常将自制小点心放在楼下大堂,供赶着上班的邻居取用。分享、互助、信任成为了楼组标签。在收获了温馨氛围的同时,还产生了从楼组到社区的扩散效应,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引导居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0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