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瓦窑村因烧窑得名,这里的制陶技艺源远流长,早在多年前,这里就可以生产青花瓷器,因此,玉溪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并称“中国三大青花瓷产地”。红塔区瓦窑中心小学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每周开展陶艺社团活动,带动学生从小热爱陶艺,传承玉溪窑文化。
4月1日,瓦窑中心小学的陶艺传习馆里,50位孩子认真地跟着罗永林学习玉溪青花的制作技艺。对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来说,拉坯、绘画、吹釉等制作瓷器的过程,都极具吸引力。今年51岁的罗永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瓦窑村人,也是家族制陶的第十一代传人。
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罗永林
元末明初的时候,云南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汉族移民,把景德镇的青花瓷烧造技艺传到了云南玉溪。云南有储量非常多的青花彩绘原料氧化钴,还有优质的瓷土,青花瓷的烧造技艺就在云南玉溪被广泛流传下来。
年9月,瓦窑中心小学建成了陶艺传习馆,并将陶艺作为学校的社团活动来开展,3-6年级的孩子都可以报名参加。每个星期五的下午,罗永林都会来到这里,教孩子们“玩泥巴”。这堂陶艺课上,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让我们来听听陶艺大师怎么说。
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罗永林
可以学习到传统青花瓷烧制技艺当中的拉坯、修坯、雕刻、青花瓷彩绘、施釉等。在学习造型方面,就有中国最原始的制瓷工艺,像原始陶器的制作,手捏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片成型等,我们不通过任何的现代机械设备,就是用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方式,把原始陶器的生产制作过程,让他们有一个全方位的实践体验。
据了解,为了传承玉溪青花传统历史文化,瓦窑中心小学成立了陶艺课题组,并把“小学陶艺课程校本开发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动手动脑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参与话题讨论#陶艺课程#
瓦窑中心小学学生
杨媛娇
我发现这门艺术非常的好玩,我也非常喜欢这门艺术。因为我可以把一个微不足道的陶泥,捏成我脑海中想象的物品,我们班参加陶艺的9名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门课程。
瓦窑中心小学学生
白子瑜
学习这门课程,我知道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拉坯和绘画让我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瓦窑中心小学学生
胡蓉
青花街和电视上都见过做陶艺的,有捏泥的,也有做拉坯的,我就想通过这个社团,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
陶艺社团开设后,陶艺课便成为了学校社团活动中的“抢手”课,参加社团的成员能自己拉坯做杯子、盘子、捏大象,这样的课程不但能学到知识,还十分有趣。
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罗永林
来到陶艺社团,孩子们通过亲自实践,动手体验陶艺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自己创作陶艺作品,让他们的学业压力也得到一个良好的释放。
来源:红塔区融媒体中心(姚奕君李春丽)
编辑:吴菁菁向卿
审核:施怀
终审:陈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