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8月23日报道:从学校毕业后,学习金融的同学们大多去了券商投行,而王婷却选择了一家“低调”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从业十多年来,王婷成长为一名精干的金融女将,现担任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客户一处高级经理。
别看“85后”的王婷年纪轻轻,却始终奋斗在旧改融资第一线。她亲历了上海旧区改造的模式变迁,积极推动黄浦、静安、杨浦、虹口、长宁5个中心城区内近30个旧区改造项目的融资融智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民生领域补短板做好金融支持。老百姓告别蜗居生活时流露出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王婷说。
穿白衣者是王婷,图片来源:国家开发银行。下同
“新上海人”初见棚户区倍感揪心
王婷是一名“新上海人”,刚毕业时年纪轻轻,对上海的石库门、旧式里弄、棚户区印象不深。年,王婷跟着同事一起走访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的一个旧改地块,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感到十分揪心:“我还不知道上海中心城区竟然有这么破旧的房子,几大家子挤在狭小阴暗的破旧房子里,合用一个利用走道改造的简易厨房,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还要手拎马桶爬上爬下。”不止一次,棚户区里年长的老人拉着王婷的手说:“我们盼了一辈子,就等着旧改搬迁,住进大房子,过上好日子。”
住房是百姓基本生活需求,解决好住房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揪心的同时,王婷也暗下决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国家开发银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在那一刹那铭刻在了自己心间。
在王婷的参与推动下,年,国家开发银行授信49.3亿元,高效推动杨浦区平凉13街坊、定海街坊等区域旧区改造,这也是王婷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旧改项目。从此以后,王婷始终将融资支持旧区改造,帮助百姓改善住房条件、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金融支持旧改既要融资也要“融智”
抓旧改工作,关键就是要抓住融资这个“牛鼻子”。旧改工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土地、规划、征收、财会、税务、风貌保护、开发建设、金融信贷等等,融智与融资并举是开发性金融一线人员支持旧改的务实举措。
在同事眼中,王婷就是本旧改政策的活字典。“只有弄懂弄通政策、及时跟进政策变化,充分比较各地模式异同,才能在坚守合规的大前提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王婷说,“有的客户刚开始还不理解,银行不就是给钱就可以了么,怎么还关心那么多。随着沟通的深入、模式的创新及贷款的到位,客户逐渐体会到,我们是与他们共同干事创业的伙伴。”
有一次来了新客户,在宣介完政策、模式、流程并给出融资建议意见后,王婷和同事当场就客户在项目前期工程遇到的困难以及财务会计问题提出了专业合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客户惊喜地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和别的银行不一样,能给我们多维度的方案,而不仅局限于资金支持。”
破题上海“留改拆”旧改新模式
上海的旧区改造工作,有其独特的难点,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便是其中之一。上海市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整体理念由以往的注重市场主体利益平衡的“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变为重点突出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的“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但这也导致投入成本大幅增加,规划开发方案受限,旧改地块更加难以自我平衡,成本收益严重倒挂。为此,上海创新地提出了“政企合作、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运作模式,并决定由国家开发银行担当新一轮旧区改造工作的总牵头行职责。
作为一名已经在旧改融资工作岗位上奋战了多年的老兵,王婷义不容辞加入了其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传统融资模式受到政策限制难以为继等诸多难题,王婷加班加点连轴转。她印象最深的是乔家路旧改基地,乔家路是上海老城厢文化的代表区域,其中有不少极具保护价值的建筑。“在开展项目授信前,我们团队多次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地块内保护建筑明细情况及后续保留保护计划,实地勘察记录每一栋保护建筑,授信过程中持续跟踪实施情况,综合评估和把握项目整体情况。”通过政、企、银三方共同努力,让未来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拥有15年党龄的王婷被评为年“上海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她所在的上海分行客户一处旧改团队也是一支充满干劲的青年党员队伍,两年多来已累计完成.61亿元银团合同签订,累计投放.33亿元银团贷款,帮助户旧改居民从低矮、破败的二级旧里迁出。
在改善民生这条路上,王婷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同仁们将继续孜孜不倦地奋斗,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新途径,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从“忧居”到“安居”的梦想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