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报恩院玄则禅师

《景德传灯录》

?

青原行思禅师法嗣下九世上

金陵清凉文益禅师法嗣

金陵报恩院玄则禅师,滑州卫南人也。

初问青峰(有本云白兆):如何是佛(有云自己)?

青峰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师得此语,藏之于心。

及谒净慧,净慧诘其悟旨,师对曰:丙丁是火,而更求火,亦似玄则将佛问佛。

净慧曰:几放过,元来错会。师虽蒙开发,颇怀犹豫,复退思既殆,莫晓玄理,乃投诚请益。

净慧曰:汝问我与汝道。

师乃问:如何是佛?

净慧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师豁然知归,后住报恩院。

师上堂,顾视大众曰:好个话头,只是无人解问得,所以劳他古人三度唤之。诸人即不劳他唤也。此即且从,古人意作么生?还说得么?千佛出世,亦不增一丝毫,六道轮回,也不减一丝毫,皎皎地现无丝头翳碍。

古人道:但有纤毫即是尘。且如今物象嶷然地,作么生消遣?得汝若于此消遣不得,便是凡夫境界。然也莫嫌朴实说话,也莫嫌说著祖佛。何以故?见说祖佛便拟超越去。若恁么会,大没交涉。也须子细详究看,不见他古德究离生死,亦无剃头剪爪工夫。如今看见,大难继续。   问:了了见佛性,如何是佛性?

师曰:不欲便道。   问:如何是金刚大士?

师曰:见也未?   问:如何是诸圣密密处?

师曰:却须会取自己。

曰:如何是和尚密密处?

师曰:待汝会始得。

师谓众曰:诸上座尽有常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所以月在云中,虽明而不照;智隐惑内,虽真而不通。无事久立。   问:如何是不动尊?

师曰:飞飞飏飏。   问:如何是了然一句?

师曰:对汝又何难!

曰:恁么道莫便是也无?

师曰:不对又何难!

曰:深领和尚恁么道。

师曰:汝道我道什么?   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

师曰:待汝生即道。

曰:宾主历然。

师曰:汝立地见亡僧。   问:如何是学人本来心?

师曰:汝还曾道著也未?

曰:只如道著,如何体会?

师曰:待汝问始得。   问:教中有言:树能生果,作颇梨色。未审此果何人得吃?

师曰:树从何来?

曰:学人有分。

师曰:去果八万四千。   问:如何是不迁?

师曰:江河竞注,日月旋流。   问:宗乘中玄要处,请师一言。

师曰:汝行脚来多少时也?

曰:不曾逢伴侣。

师曰:少瞌睡。

FROM:

?

《净土圣贤录》卷六往生比丘第三之五

?

◎清行策(净土宗第十祖行策大师)

清行策(莲宗十祖)行策,字截流,姓蒋。父全昌,宜兴老儒也,与憨山清公为友。憨山既示寂之三年,为天启六年,一夕,全昌梦憨山入室而生子,因名之曰梦憨。

及长,父母相继逝,发出世志。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胁不至席者五年,顿彻法原。

问公化去,策住报恩寺,遇同参息庵瑛师,劝修净业。又遇钱塘樵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顿通,穷彻教髓。

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因名所居曰莲柎庵。

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著劝发真信文曰: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虽曰功高易进,而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宁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预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

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有漏。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功不唐捐矣。又尝起精进七期,作文以示众曰: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

若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忻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之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著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觅毫发许异相不可得。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人,一心精进持名也。前一心似难而易,后一心似易而难。但能前一心者,往生可必。兼能后一心者,上品可阶。然此两种一心,皆是博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同堂缁素,各须勤策身心,近则七日内,远则一生中,常作如是信,常修如是行。纵不克证,为因亦强,华宫托品,必不在中下矣。

居普仁十三载。至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日卒,年五十五。时有孙翰者,病死,一昼夜复苏。曰:吾为冥司勾摄,系阎罗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烛天,香华布空,阎罗伏地,迎西归大师。问大师何人,云截流也。吾以师光所照,遂得放还。同日,有吴氏子病死,逾夕复活,具言所见,亦如翰言。(余学斋集,净土约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