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凰岗镇徐金荣说事”免费获取信息服务
九眼井沿线是我们凰岗河西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凰岗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西,河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九眼井。自明代徐姓发三公在九眼井(蛤蟆岭)珊亭村开基以来,蛤蟆岭这个词逐渐被世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九眼井。元末,腾一公徐宗大(河东始祖)和便八公徐宗文(河东山下村迁西山)等因为率领徐姓族人辅佐朱元璋立下了大功而步入仕途。
徐宗大在浙江任教谕;徐宗文任辽东指挥使。
在凰岗生活的乡友和宗丁无不受其恩。其中腾五公徐毅之子——发十公徐克文(文兹村始祖)以贡生身份入国子监,官至山东济宁知州。凰岗进入辉煌和高光时刻,建立了十三祠和九眼井,前者用于敦亲睦族,后者保障民生,才有了古代凰岗繁荣。吃水不忘挖井人,十三祠在文革中尽毁;一字长龙排列的九眼井在九十年代陆续被填埋、废弃。九眼井沿线水塘从一碗清水,到了现在成龙须沟。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前屋后都有水渠,这水渠的功能不光是洗刷农具之用,最大的作用就是蓄水、排水。而时至今日,短短几十年间,水渠、水井、水塘和参天大树,都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之中。千遍一律的村庄,冰冷的人性,环境没有了那种灵动优雅,那恶臭、平静的水,即便总泛起涟漪,也难让人流连。那些失去的,也许我们找不回来了,或许只有优化,才能延续其生命。
再造九眼井——打造源头活水
凰岗最有人气的区域,九眼井当仁不让。小时候,成群的人从延九眼井上街赶集;也有成群的景德镇人,到九眼井垂钓。赶集的人三五成群,拖家带口;垂钓的全神贯注,围观的交头接耳。街上熙熙攘攘,村间缕缕行行。九眼井那不会说话的水塘尽管奔流不息,可几十年无人能懂的遗憾,让他内心难以释怀。
有人说:九眼井水塘应种荷花,堤坝种上杨柳和桃花,重建水井,井边弄些石凳。春天的时候观赏油菜花,油榨冒出的清香也能让人醉;夏天时弄个竹排伐舟,累了便在井边的石凳上休憩,孩童在水塘边钓龙虾。老人围着荷塘散步,嘴巴不时唠叨着,你这个小屁孩,不要把衣服弄脏了。
凰岗现在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昌江航运破解陶瓷运输难题,工业的运营成本降低;高铁也到了家门口,客商往来会更加频繁。陆路和水路的畅通,我们凰岗要用怎样的姿态去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住乡愁和吸引那些寻找乡愁的人落户呢?恢复九眼井的沿线生态是一个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需要科学规划,我们的水塘要考虑疏浚、造景以及经济价值。比如,九眼井水塘种荷花,有没有合适的观赏点,荷塘边有没有遮挡烈日的树,用于休息的石凳以及农家食堂。还有我们水塘中的竹筏,能玩出哪些花样,才可让人向往?水塘的边的油坊等小作坊,需要怎样打造成为看点?我们很多事都不能一步到位,可是我们要有一些规划,然后分步实施。
种植荷花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是九眼井的交通人口优势明显,而且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九眼井沿线的几个村,能够将九眼井水域用好,那么失去的景色也会慢慢被找回来。九眼井的荷花池就像西湖那样,有昌江源头活水,四季游人如织,那才是我们期待的九眼井,梦境中的家。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