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上海农商银行聚焦普惠金融关键

央广网上海7月15日消息(记者吴善阳通讯员张安立)上海,这座人民的城市,正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不断迈进,而金融活水是这座城市活力的源泉,也是这座城市欣欣向荣的基础。作为本地法人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这座城市70年来相依相伴,早已与城市融为一体。多年来,该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支持城市建设,参与社会治理。

城市建设,有你有我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投身上海旧区改造、城中村的开发建设中,大场镇城中村项目1.6亿元、庙行镇康家村城中村项目16亿元、红旗村城中村项目4.2亿元、苑虹桥镇46地块一二级联动项目4亿元、董家渡12号地块及14号地块一二级联动4.6亿元、闸北区华兴新城地块旧区改造项目5.6亿元、静安区73号街坊旧区改造项目5.06亿元、三林镇中林村城中村项目4亿元等……通过积极参与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全市保障房建设及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助力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上海地产集团与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区政府签订旧区改造合作协议,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公司。上海农商银行与更新公司开展旧改银企战略合作,针对黄浦区乔家路地区、杨浦区江浦街坊、静安区洪南山宅街坊、虹口区17街坊4幅改造地块给予30亿元专项贷款授信,截止年6月末已投放超过10亿元旧改项目贷款。

坚持普惠,创新敢为

尽管上海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依然存在都市农村经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这些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服务好普惠客群,是上海农商银行多年的坚持,亦是对上海城市建设的承诺。

作为上海金融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因地制宜,扶持本地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点状供地”是上海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创新做法,按项目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间距范围及必要的环境用地进行点状规划、点状报批、点状供地,解决了传统成片土地供给方式下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而这个“新尝试”的首个落地项目——崇明区“东禾九谷开心农场”得到了上海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考虑到农业项目建设特殊性、回收期长等特点,该行将贷款期限提高到了20年,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考量,突破性地在贷款授信中给予企业在建工程%的抵押率。

“点状供地”项目落地使得崇明当地近0亩农用地得到增值,田间学堂、稻米加工文化平台助力当地农业技术化、产业化水平提高。

为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新建、翻建、改建、装修宅基地住宅及装修安置房的资金缺口,上海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家园贷”,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滴灌。单户最高限额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且利率仅为基准利率,切实支持新农村建设,与农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一直是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特。上海泾东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是上海优质的民营建筑企业,拥有建筑施工总承包资质壹级资质及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上海农商银行在了解到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后,借助新政及时发放万元担保贷款,并以优惠利率顺利解决了企业在抗疫期间不计成本的垫资造成的流动性困难,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由于科创企业往往有着轻资产而重无形资产的特点,传统的抵押类贷款很难为企业所用,上海农商银行另辟蹊径,致力于以“知识产权”为依托,为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上海农商银行首次尝试通过以“履约贷+专利质押保险贷款”的组合拳为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万元贷款。

守护城市,勇担责任

上海有着0万普通市民,为市民提供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是上海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尤其在金融服务资源匮乏的上海远郊区,考虑到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上海农商银行始终保持着基础网点设置,实现了对上海郊区多个乡镇余个行政村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做到了“网点到镇、服务进村”。累计投放ATM、存取款一体机、多媒体自助终端以及存折取款机共近台。一些原本打算撤销的网点,比如奉贤邵厂支行、青浦莲盛支行等,在反复调研、实地走访后,仍继续以灵活便捷的形式为当地百姓提供金融服务。

年初疫情的突然来袭,令城市的上空飘着丝丝“不安”,但也正是在那段艰难时刻,上海农商银行体现了上下一心、展现了责任担当。按照“当天申报、当天响应”的原则全面对接、逐一联系、快审快贷,还施行“无还本续贷”及宽延期政策,为企业生存提供“生命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