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闫彦明
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上海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财政收支运行良好。年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恢复、韧性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呈恢复性增长。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结合年及年上半年已披露数据,对上海市及其下辖的16个区的经济财政情况进行系统梳理。
一、上海市经济财政实力居全国前列,受疫情影响增速回落
上海市经济体量处于全国上游,在直辖市中居首位,疫情冲击下增速有所回落。年上海市GDP规模达.58亿元,排名与年相同,仍居全国第10位,经济体量处于全国上游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增速为1.7%,较全国整体增速低0.6个百分点,疫情冲击下较年回落4.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居全国第7位。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上海市GDP增速分别为-6.7%、-2.6%、-0.3%和1.7%,增速逐季回升,经济发展韧性较强。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下降8.2%;第二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构成为0.3︰26.6︰73.1,相较于年,第一产业占比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占比有所回落,而第三产业占比小幅上升。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
上海市财力雄厚且收入来源稳定,财政自给能力较强,平衡率居全国首位。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亿元,居全国第4位,其中税收收入.9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为82.91%,位列全国第3位,仅次于浙江省和北京市,财政收入质量较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亿元,位列全国第10位。财政平衡率为86.97%,居全国首位,财政自给能力较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亿元,位列全国第10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5亿元,占比达到94.0%。从年较年变化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政策和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翘尾因素以及经济下行等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年下降1.7%,总量排名较年下降一位。同时,在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优先保障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年下降0.9%,总量排名较年下降两位。财政平衡率较年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但排名仍保持全国首位,财政实力较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年大幅上升.9亿元,增幅达31.3%,总量排名较年上升三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亿元,占比由92.98%进一步上升至93.96%,主要是源于上海市加大土地供应规模,成交金额高于预期。
二、各辖区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浦东新区经济财政水平遥遥领先
上海市16个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浦东新区遥遥领先。从GDP规模来看,上海市各区GDP总量在.83亿元至.03亿元区间,平均规模为.47亿元。具体来看,浦东新区GDP规模为.03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区,是第2名黄浦区的5倍,黄浦区(.94亿元)、闵行区(.82亿元)、嘉定区(.40亿元)、静安区(.08亿元)、徐汇区(.73亿元)及杨浦区(.63亿元)共6个区GDP规模在亿元以上,其余区经济体量较小,均低于亿元,其中仅崇明区GDP规模低于亿元,为.83亿元。从GDP增速来看,各区GDP增速位于-4.8%至4.0%之间,平均增速为1.19%,疫情冲击下各区增速均较年回落。具体来看,浦东新区(4.0%)、松江区(3.9%)、青浦区(3.8%)、徐汇区(2.5%)、奉贤区(2.0%)与虹口区(1.9%)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浦东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持续发力,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GDP增长4.0%,增速居全市首位;其余10个区增速均低于1.7%,其中长宁区、嘉定区两区受疫情冲击较大,增速为负,分别为-4.8%、-3.9%。从GDP增速的年度变化来看,年所有辖区增速均较年回落,平均回落幅度为4.6个百分点,其中长宁区、金山区、崇明区、黄浦区回落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0.9、6.1、5.6、5.2个百分点。
各区财政实力整体较强,仅崇明区财政平衡率低于50%。上海市各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处于.63亿元至亿元之间,其中浦东新区一枝独秀,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规模是第2名闵行区的3.6倍;除浦东新区外,财政体量在亿元以上的区有6个,分别为闵行区(.3亿元)、静安区(.14亿元)、黄浦区(.2亿元)、松江区(.62亿元)、嘉定区(.4亿元)、青浦区(.1亿元),基本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其余辖区均不足亿元。各辖区财政平衡率位于37.82%至85.56%之间,均值为69.47%,高于全国各地市平均水平33.67个百分点,整体财政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具体来看,浦东新区财政平衡率为85.56%,高于排名第2位的静安区1.0个百分点,此外,静安区(84.59%)、黄埔区(82.84%)与长宁区(81.13%)财政平衡率均高于80%,财政自给能力较强。其余辖区财政平衡率多分布在50%以上,仅崇明区财政平衡率低于50%,为37.82%,收支矛盾较大,对上级补助依赖程度较高,或与其地理位置偏远及国际生态岛的战略定位有关。从年较年变化来看,超八成辖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仅嘉定区、宝山区和长宁区3个区下降,分别下降18.6、5.0、1.96个百分点。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13个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有所下降,仅闵行区、徐汇区和黄浦区有所上升,其中闵行区和徐汇区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各区财政平衡率均值较年上升2个百分点,收支矛盾有所改善。具体来看,八成区域财政平衡率有所提高,其中崇明区、松江区增幅较大,分别为7.8、7.1个百分点;仅徐汇区、嘉定区、闵行区三区财政平衡率下滑,降幅分别为2.9、4.7、4.7个百分点。
三、总结
上海市经济财政实力均居全国前列,受疫情冲击年GDP增速有所下滑,但影响有限,整体表现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财力依旧雄厚,财政平衡能力较强。经济方面,上海市经济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在直辖市中居于首位,产业结构合理,服务业提级增效作用明显;但各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浦东新区遥遥领先,崇明区居于末位。财政方面,上海市财政实力整体较强,财税来源稳定,财政平衡率居于全国首位,自给能力很强。但市内各辖区财政实力差异较大,浦东新区、静安区与黄浦区财政体量和财政平衡率均居于前列,崇明区则相对较弱,基本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各区收支矛盾相比年整体有所改善,八成以上辖区财政平衡率较年有所提高。
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济韧性增强,财政收入大幅提升。经济方面,上海市聚焦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狠抓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亿元,位列全国第11名,排名与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12.7%,两年复合增长4.8%,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96亿元,同比下降4.7%,两年复合增速下降11.0%;第二产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7.3%,两年复合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11.3%,两年复合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达75.0%。财政方面,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位列全国第4名,同比增长20.20%,两年复合增长2.76%,完成年度预算的65.2%,赶超序时进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0.39%,完成年度预算的46.7%,财政支出略有后置。支出力度偏弱背景下,财政平衡率较年同期大幅抬升20.6个百分点至.88%,财政自给能力极强。
总体看,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上海市进一步强化“四大功能”[1],深化“五个中心”[2]建设,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为全市经济财政运行注入新动力。但海外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上海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仍然严峻,经济转型升级还在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未来还需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