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坚载新加坡房企模式搭上中国列车

来源:时刻头条

导读:仁恒置地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指出,许多新加坡企业的成功与两国源远流长的联系和特殊关系密不可分。

“中国这30年来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很多新加坡人其实并不了解;只知道以前要寄钱给中国的亲戚,现在不用了。但我们这些长期在中国发展的新加坡商人,感受就很深。”

新加坡与中国建交的30年间,来自新加坡的仁恒置地集团也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回首来时路,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感叹:“我们亲历其中,不仅目睹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实在是三生有幸。”

采访地点选在黄浦江畔的仁恒滨江园,这是仁恒置地在上海最早的房地产项目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买下浦东的一块地开始,钟声坚一步步把房地产生意扩大到中国18个城市,但他依然觉得这个市场“大得可怕”。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大到什么程度呢?中国去年销售一手房万套,销售额是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3.2万亿新元),美国是将近70万套、澳大利亚5万套、德国3万多套,我们新加坡只有1万多套。最近‘贝壳找房’在美国上市,市值一下子就翻倍到多亿美元,就是靠这么大的市场支撑。”

庞大的中国市场为新加坡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钟声坚看来,许多新加坡企业的成功与两国源远流长的联系和特殊关系密不可分。他对《联合早报》记者娓娓道来:从清朝末年结束帝制,开创共和;再到二战时期抵御日寇、抗战救亡,南洋华侨在不同时期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民间延续百年的侨批汇兑更是联系两国国民的纽带。

钟声坚也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他指出,建交前,民间关系已很好。早期下南洋的华人,与中国维系着一份特殊而又朴实的情感。他们身兼双重责任,一是赚钱寄回家养父母,二是把家乡的风俗习惯带到所在国,“这是新加坡华人逐渐养成的责任感,也形成新加坡优质的社会细胞。”

赶上年中国住房改革浪潮

年建交后,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也为仁恒这样的新加坡企业进入中国创造机遇。集团最早从国际贸易起家,通过买卖纸张和机器填补中国商品需求的缺口;之后也在中国办厂生产纸张、铝箔等商品,公司至今还是茅台酒瓶盖的生产商。

年,仁恒搭上中国住房改革的浪潮,将新加坡的房地产发展和管理模式引入中国,成为最早在大陆推出国际社区和精装修房的房地产发展商之一。建于年的仁恒滨江园,就是上海最早拥有地暖设计,并实施人车分流的住宅项目。20多年后,这里依然是陆家嘴高端住宅社区之一。

钟声坚介绍:“仁恒所有的小区都可以拎包入住。三岁小孩可以自己坐电梯下楼,出门就是花园,活动很安全。我们把新加坡的经验带入中国,并且做得更加精细化。”

不过,当年消费者愿为地暖买单的少之又少,还认为自己装修更显个性风格。但当他们切身感受到地暖的好处,发现自己挑选的木料建材会生蛀虫,而仁恒标配建材经得起四季变化的考验后,反倒为仁恒做起宣传来。

“现在大家都不愿意住毛坯房,希望家里有地暖。”近30载打拼中国市场,钟声坚亲历了自己的产品从消费者不接受到口耳相传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国消费者走向成熟。

如今,仁恒置地在上海、南京、深圳、成都等18个城市拥有住宅和商业房地产等投资项目。今年冠病疫情期间,集团推出的住宅项目依然供不应求,仅用了九个月就追平了去年全年的预售额。

钟声坚认为,仁恒的成功与对品质的坚持分不开,这家新加坡公司在中国房地产行业里的设计、管理和建造品质都处于领先。“我们不会乱来,发展慢一点没关系,把事情做好,是我们的本质。

江苏南通还在卖每平方米2万多元时,仁恒进驻就卖到3万多元,一下子把市场带起来了。钟声坚说:“仁恒在哪里盖房子,客户就跟到哪里买房子,”业主群靠口碑相传也在逐步扩圈。

以中国社会为教材教育自己下一代

这30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仁恒的事业版图也越做越大。但钟声坚在中国打拼的这些年不只是经商,他也深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