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人类面对和与疫情抗争的三年里,我们曾面对过黑暗,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迎接新年,许下祝愿,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我希望心中期盼的美好世界、美好人生和美好人性,世间万物和天地间的美不断延续,不断地向我们涌来。年,几多悲欢离合,令人唏嘘。年即在眼前,这天终将过去,我通过影像留下一些记忆,新年伊始依旧是美丽人生。
《前奏》
申城从年初开始疫情不断。3月11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武康路上“网红依旧”,俨然一场大战前的西线无战事式的讽刺。
3月12日,光复西路某小区因疫情实施封闭管理。图为当天晚上10时30分,忙碌了一天的物业工作人员,在夜幕下开始接受集体核酸检测
3月30日,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
3月30日凌晨5时50分,工作人员将蔬菜食品装车。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员纷纷赶来支援上海,保证申城食品供应。
《序幕》
年3月27日晚,上海宣布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全市分两批封控,开展核酸筛查。图为3月28日,浦东与浦西交通中断后,平时车水马龙的卢浦大桥、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空无一车
4月1日,静安警方对辖区主干道设置交通管控提醒标识。
4月1日,海关大楼的三声钟响后,浦西区域封控开始。
4月2日,空无一人的中山东一路外滩。
《第二幕》
4月23日,图为洛川中路上某小区,一位隔离人员抱着卡通抱枕登上转运大巴
4月25日,医院,医护人员与病患临时转移。
4月28日,黄浦公安分局打浦桥派出所街面勤务民警冯旸在肇周路夜间巡逻,检查隔离板是否有损坏。
4月28日晚,黄浦交警支队勤务路设大队民警施云杰,在人民路隧道口执勤。
5月7日,上海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单日新增病例从2.7万的峰值降到例以下,近2/3的感染者已经治愈出院。当晚,记者探访日晖东路号医院,医院在四月初历经96小时日夜赶工,由办公楼改建而成。
更好满足密接人员集中隔离需要,上海加快建设集中隔离点。5月9日,航拍杨浦区江湾体育场集中隔离点,为抗疫提供隔离用房间、床位张。
5月中旬,静默期中的上海。
5月10日,为更加有效落实清零攻坚行动,申城部分区域进入“静默期”,居民小区严格执行管控,除核酸检测外,全体居民严格落实“足不出户”管控要求,除药品外一般快递均被拒收。图为空无一人的淮海公园,母子雕塑都戴上了口罩。
5月14日,疫情防控期间,铁路部门大幅停运列车,严格落实“非必要不离沪”管控措施。虹桥火车站和虹桥机场外,时常会有返乡客拖着行李徘徊,他们各有各自的理由离开。
年5月16日11时,刘杰走在浦东新区复兴东路隧道口的街面上,他试图徒步穿越复兴东路隧道,搭上同事的车回到安徽芜湖,去探望自己突发淋巴癌的母亲。
从5月16日深夜到5月17日凌晨,虹桥火车站外,不少等候上午和中午火车的乘客,彻夜守候在站外。因封控的关系,他们大多数早早地来到站外候车,唯恐错过自己的班次,浪费得来不易的车票。
5月20日,全国劳模张国樑等人发起“谢谢你们来过上海”的爱心活动,为雨中的滞留旅客送上一碗热面,由此爱心接力此起彼伏。
5月26日,图为市委工作组成员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居委干部在居民楼天台上,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理清传播链
5月26日,图为市委工作组成员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居委干部
5月30日晚的梦花街,上海解封前夕的梦花街片区,这里曾是上海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
5月29日,梦花街片区的文庙路上的隔离围挡开始拆除。这片区域于3月29日封闭,已整整两月。
7月17日上午,住在梦花街片区曹市弄三十三弄14号的周玉宝搬家了,她住在这里40多年,从结婚生子到悲欢离合,告别老房子的同时,她也与往事告别。
7月17日,家住梦花街64号的一户居民,因楼梯狭窄,搬场工人只能用绳子将家具从二楼卸下。
《尾声》
10月底,上艇赛在沪举行,图为赛艇经过“苏河之眼”昌化路桥段,市民包揽苏河两岸风光
11月27日,上海马拉松赛如期举行,成为申城体育爱好者的节日。
11月27日,上海马拉松赛,一位选手完赛后宣泄情感。
本报记者孙中钦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