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你有没有被一条评论打动?
上海发布截图“作为一个普通的疾控人,我真的没有想到面对疫情这么难。3天熬两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们还不是最辛苦的。社区转运人员据说五天只睡了10小时……”今天上午,上海发布上一条关于疾控工作人员的留言,被网友们点赞,有人回复道“心里说不出的滋味”“真的很难,要和病毒赛跑,拿命在比赛,向你们致敬”。
这是上海防疫的一道掠影。
1月13日,上海通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与1月11日报告的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相关,均在隔离管控期间通过例行核酸检测发现。与此同时,应急处置机制启动,全面而精准地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隔离管控正高效运转。
防疫人员完成社区转运工作。受访者供图1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在一线工作的流调队员、社区防控工作者、核酸采样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在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穿梭,与众多防控工作者并肩守护上海“战疫堡垒”。流调人员:没时间喊累,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1月15日上午,接通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杨晓明声音沙哑,透出连续在一线通宵达旦流调后的疲累。
“大概早晨七点钟吧,到家了。”杨晓明抬高了些语调。
杨晓明是上海市静安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也是该中心第一梯队的流调队员,每次出现疫情,流调任务一单接一单,现场看监控、打电话、完成流调报告。这几天她天天熬大夜,很少有休息时间。
杨晓明是众多流调队员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1月13日晚上20时许,她接到最新一单流调任务,放下碗筷马上出发了。这单任务是在某公共场所排摸次密接、高筛人群。
流调队员在排摸情况。受访者供图疫情防控时期,每出现一个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就产生大量密接、次密接、高风险人群的排摸任务。这些工作交叉在一起,非常庞杂,务必精细,背后是成千上万名像杨晓明一样的防控人员。“没有马虎的余地,每一单任务都关键,必须快速精准地完成流调。”她说。
1月13日21时许杨晓明和同事就到达指定地点。路上她已联系了所在街道和相关物业,在他们配合协助下快速开展工作。
先是要看监控。在流调的过程中,除了询问,看监控是一个很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个过程是很复杂,要研究透相关人员交集的时间、什么地点、身边有哪些人,他们有没有接触,接触时有没有戴口罩,是不是保持社交距离,场所的通风情况等等。”她说。
查看监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有时监控中始终定位不到相关人员,需要往前、往后调整很长时间才把人找到。有时,定位该人员,但其的活动轨迹中存在监控盲点,又需要调取更远处的监控再次精准定位。
杨晓明总是不厌其烦地仔细盯着每一帧画面,查看相关人员有没有摘掉口罩,吃饭时有没有外卖员进来取餐,服务人员上菜时有没有戴口罩,人员中间有没有去过洗手间、防护措施如何。
查看监控之外,流调队员更会到实地查看,进一步确定密接者的实际位置、周边环境、相关距离,检查场所的通风状况等等,还要和有关人员沟通具体情况。
1月14日凌晨两点多,杨晓明把相关人员的点位情况掌握后,连夜写完流调报告并上传。只有够快,后续的社区等防控部门也才能更快对相关人员进行管控,彻底切断疫情潜在的传播可能。
作为流调队员,杨晓明说,看监控就很考验经验,看多了才能快速精准定位。另外,流调队员还要善于沟通,因为面对的人群非常庞杂,沟通时需要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她说,如今大部分市民对防疫工作很配合,流调的效率也很高。大家协同意识也很强,对流调工作非常支持,这也是值得欣慰的地方。
不过她也碰到过一些状况。杨晓明说,一次她打电话核实流调信息,对方报了警,警察向这个人核实了疾控人员身份后,对方还是不信,怀疑骗子。“我跟他说了半小时,就是一直不配合,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无奈的,也影响流调效率。”
1月14日,杨晓明又熬一个大夜,协助其他小组完成有关防控工作,1月15日早晨回到家。
“没时间喊累,这是我们作为疾控人的责任和义务。”杨晓明说,此时在她身边还有太多正在日以继夜开展防控工作的人员,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
社区基层防疫人员:曾2个小时打个电话
“防疫工作是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即使周末和假期加班加点,我们也义不容辞。”1月15日中午,上海社区基层防疫人员小许利用短暂午休,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
防疫人员完成社区转运工作。受访者供图从年起,小许负责街道下属居委会的防疫工作。15日早晨8点不到,她就赶到了居委会开启一天的工作。“根据静安区疫情防控要求,我们要对近期病例相关涉及的商场实行2+12管控,目前我负责的社区有5名相关人员,都进入了12天的健康观察期,我们需要了解并登记他们在12天里的健康状况、核酸检测情况等。”当日上午,小许一一咨询了这些人员的体温、健康状况。她还同时联系了即将结束14天集中隔离期后紧接着要进入7天社区健康监测的入境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在楼宇、居民区等地开展流调。受访者供图
社区工作人员在楼宇、居民区等地开展流调。受访者供图“入境人员的社区健康管理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当前,上海对入境人员明确了7天健康监测期间的‘六不’原则,这部分人员进入社区前,我们会提前给他们电话,咨询他们接下来7天是否选择在我们社区居住,还是选择去其他酒店进行健康监测,如果选择7天居住在社区,我需要提前告知‘六个不得’,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