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桂老师毕业从教27年,凭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一颗爱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工作中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在学校任教期间,她一直任教两个班语文,还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工作,爱岗敬业的师德品行使她在家长口里赢得了声誉,而教书育人的超强业务素质又使她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她曾多次作为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代表应邀到省内外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授课及讲座,各种新闻报刊媒体(江西教育、江西教研、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景德镇教育等)都曾经报道过她的事迹,在省内外同行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年的全市教研员选聘让从教高中语文教学10年的她,走上了教研员的工作岗位。“做教研员苦于思,不如起于行。”这是恩师温中元老师带她入行时说的第一句话。从此之后她勤下校、勤听课,通过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个别访问,掌握了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建立起景德镇市义教语文骨干教师业务档案。做到“心中有师”。
17年教研员生涯,她一直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每年听课评课都超节、业务讲座都超过10次,组织教研活动都在10次以上,使我市义教语文教研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主题,内容有特色。
二、三尺讲台深钻研
作为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小语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师范大学校外导师、景德镇市“名师工程”骨干教师,江西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的她,工作扎实勤恳,深知教师应该厚重教育理论史,教研员更要熟悉并精通本学科教学业务,在教法和学法上有一定见解,善于把先进的理论解读为“普通话”,才能堪为教师之师。因此她努力学习丰富自己,认真读书做好笔记,坚持每天挤出1小时读书,保持自己的教研思想锋芒。与经典为友,以大师为师,30多篇论文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表彰,主持编写过多套教材丛书及专著万多字发表,指导的优质课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还荣获“全国先进教研员”、“江西省优秀教研员”、“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三、教研工作创特色
她做教研员多年来以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寻道语文名师工作室”为阵地,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教研工作。
周新桂老师创建名师工作室的“云教研”联盟模式,引领培训了更多的教师成立属于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和网络空间站,通过线上与线下教研结合,在培养全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中成绩突出,先后有9名江西省特级教师在她主持的寻道语文工作室团队中产生,年她主持的寻道语文工作室又被江西省教育工会授予“江西省周新桂名师工作室”的光荣称号。寻道语文工作室也由一个工作室研修辐射到19个名师工作室联盟研修助力我们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抓全市性教研活动,她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开展“三课”活动:即推门课、优质课、观摩展示课;抓教研组活动,突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组织了全市义教语文教研组实地教研活动展评观摩;抓业务培训,她立足当下,突出理念更新、方法创新。打破传统培训形式的单一、单调,凸显教师主体地位,组织了送课下乡、一课多磨、教研沙龙、交互式研讨、课题研究再分享、案例分享、师生共读一本书、工作室联盟线上教研、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让“反思”成为义教语文教研的新模式,让素养温度课堂模式深植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抓课题研究,她率先垂范、形成敏锐的“专业之眼”,带领她的语文团队从别人熟视无睹的日常教学中捕捉有价值、有分量的课题,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每学期指导一个片区(乡镇),重点指导一所学校。她通过网络名师工作室联盟教研、合作教研等教研教改实验主持完成了五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的研究过程;省级课题《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有效性指导研究》结题并获全省优秀课题,同时获省优秀课题成果奖。
四、不计得失为引领
她也同时努力做好单位其他综合性工作,年疫情防控期间表现尤为突出,作为江西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的她,2月疫情防控期间日夜奋战参与年江西省中小学督导评估网络评审;疫情期间,为了全省全市停课不停学,她勇挑重任,没耽误过一天,积极参与江西省赣教云网络录课的审课工作及我市中考复习课的录播课授课工作,同时还承担了景德镇市“珍爱生命”专题教育活动之生命教育初中示范课授课任务及带领寻道语文团队参与瓷都晚报名师公益讲堂授课网络直播;不计名,不计利,她还带领教师团队创建景德镇义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