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区拥抱新生代,上海杨浦打造人民

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题:百年老区“拥抱”新生代,上海杨浦打造人民城市“样板间”新华社记者姜微、周琳曾经,“看到杨浦的大烟囱,就到了上海”,如今在这个百年老工业区,发电厂、自来水厂等民族工业遗存华丽变身为博物馆、滨江驿站;哔哩哔哩、流利说等以“90后”“00后”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创新企业纷纷落户;“工业锈带”成功转型“生活秀带”“发展秀场”……从城市建设到社会治理,杨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理念,向打造人民城市“样板间”迈进。上海市杨浦区一处社区花园“创智农园”一角(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新旧转换,工业遗存变创新园区上半年疫情期间,上海很多中小学生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晓黑板开发的“空中课堂”直播系统,享受在线授课服务;直播背后支撑其运行的一片“云”,是优刻得提供的宽带服务;如果师生们需要实时互动交流,实时音视频供应商声网的技术随时给予有力支撑。三家相互依存、相互“补链”的创新企业,都位于杨浦区大创智上海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典型范例。杨浦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近年来,历经艰难转型,厚重的工业遗存与时尚的创新园区正融为一体,“工业锈带”转型智慧新城,这里一跃成为活力迸射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攀上高质量发展之梯。沿江细数,90%用户都是“90后”的哔哩哔哩,在年轻人中掀起一片“后浪”;即时零售和配套平台达达,使得购物“1小时抵达”;国潮新品一抢而空,海外新品首发中国,不少都青睐“得物”App。创新,越来越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上海13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杨浦独占7家,破除“从毕业到创业”的壁垒;杨浦还拥有多家科研院所、21家国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近日,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落地,鸣锣开市助力“纸变钱”。年上半年,杨浦区以新生代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加22.5%。人们在上海杨浦滨江散步(年1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翔摄还江于民,“锈带”大变“YOUNG(年轻)”两年多前,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过去被老厂房、老码头包围的杨浦滨江,从此告别“近江不见江”历史。住在这里几十年的许辛声老人,第一时间报名到滨江的党群服务中心“人人屋”当志愿者,给游客们讲述这里的变迁。40年前,这里还是机器轰鸣、装卸繁忙的大型企业集聚地。旧貌换新颜,“锈带”整体焕新,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在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一处由老旧厂房改造成的运动基地,市民在屋顶球场运动(6月1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现在,杨浦滨江全线共建成漫步道米,跑步道米,骑行道米;百年老建筑“装备”了新科技,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9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