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新鲜出炉来看

7月5日下午,建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展新时代杨浦睦邻新风采——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遴选终审会在创智天地举行,各街道代表先后上台路演,由专家学者对入围的16个参评项目进行现场点评,最终产生10个“十佳”睦邻项目和6个“优秀”睦邻项目。据了解,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遴选工作自今年3月启动,通过前期动员,共收到12个街道的28个项目参选。杨浦区相关委办局以及来自市、区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推选项目进行了逐一走访、打分评议,最终遴选出16个项目入围终审环节,主题涵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多方力量参与机制建设、人民城市“五圈”建设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含金量”。16个楼栋全数“加梯”,如何做到的?活动中,来自长海路街道民一居委会的陆奇登台就讲述了一个老旧小区实现“整体加梯”的故事。民京路弄小区,是建成于年的老公房小区,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达47%。然而硬件环境却跟不上,16栋老楼在20多年的风雨洗礼中饱经风霜,没有电梯只有楼梯,腿脚不便的老人每天下楼锻炼、买菜成了难题。加装电梯的呼声,在这里越来越强烈。加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受公共经费紧张、后续维护困难、采光噪音等影响,不同楼层的居民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意见难以达成统一。怎么办?年3月,在“加装电梯”还是个新鲜名词的当时,业委会率先牵头开展了意见大征询,竟在全小区得到超75%的通过率,证明加梯是民心所向。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和居民代表们一咬牙,决定撸起袖子开干。为了让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等组成了一支“民菱加梯志愿者之家”,为居民解读加梯政策、提供有效信息,后团队陆续发展到40余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就从旁协助,出谋划策,做好群众宣传科普工作。居委会还推出“三有”工作法,即“有靠山、有能人、有助力”,协调各方诉求,推进加梯落地。比如一户90岁以上卧床老人,长期由子女轮流照顾,一听说加梯,子女担心施工影响老人休息,坚决反对。为此,居委会联合居民代表多次出面,上门沟通,缓解子女担忧,打开彼此心结。年6月,全小区第一台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居民反响热烈,直呼“住上电梯房的生活,就是不一样!”而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他楼栋居民的加梯意向也越来越强,直至年9月,小区最后一栋楼加梯开始施工,标志着全小区加装电梯全覆盖。一场耗时3年的加梯征途被画上了一个完美的“逗号”。“现在,16栋楼的电梯已经全部加装完毕,但我们的工作远没有结束。电梯后续的维护,是一个长期任务,我们要继续完善电梯维护方案,尽可能给居民带来最大的幸福感,让他们的生活品质可持续地提升。”陆奇说,“在整个加梯过程中,居委会的角色其实就是‘穿针引线’,引导居民自主参与,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大家服务。”“停车难”的N种解法停车,似乎是沪上“有车一族”的共同烦恼。下班回家,小区已经车位不足;地下车库,环境破旧不能安心停放……在杨浦,新老社区融合,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停车难题。怎么解决?街道各有妙招。在江浦路街道,经不完全排摸,仅封闭式管理小区内登记的车辆就有多辆,而整个街道的停车位仅有多个,停车位缺口巨大。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释放公共车位资源,年,街道开始了共享停车的探索。盘活闲置空间是第一步棋。在大量前期调研后,街道确定了“三个合理”的共享车位挖掘原则:收费标准要合理、停车时间要合理、车位数量要合理。其中大部分居民的停车时间是工作日夜晚和节假日,车位要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在通盘考虑大量辖区内商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库情况后,仅有江浦公园地下停车库符合条件。江浦公园地下停车库,面积多平方米,拥有个车位,当时全数出租给了某物流公司。物流公司的车库使用时间大多集中在工作日白天,每到夜晚,大约有个车位闲置,可以拿出来共享。经过商议,街道与物流公司达成共识,大部分车位工作日的17:30到次日8:00以及节假日的全天可供居民停车。为了方便大家,街道还会同车库管理方、第三方技术团队,开发了“共享停车线上预约小程序”,在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4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