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审美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91800.html

金成旭映

清雍正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是指使用珐琅彩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的瓷器。在这个以雍正朝作为主题的展览中,将从技术和装饰纹样两个面向,一探珐琅彩瓷在雍正朝的转变与发展。

▕清康熙珐琅彩瓷黄地莲花碗

传世珐琅彩瓷绝大多数属于清宫旧藏,加上器表纹样极其精美细致,故自紫禁城开放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即成为藏家鉴赏追逐的目标。坊间对于此类产品因而也出现「古月轩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或胡姓画匠所画的瓷器等多种说法。时至今日,检阅相关文献与档案,可知几乎传世的所有珐琅彩瓷自盛清后皆收藏于乾清宫中的库房里;不仅流传有绪,而且甚至连同乾隆朝配制的楠木匣一起收贮,明显地无「古月轩」典藏的史实,也无衍生的胡姓画匠之说。

▕清雍正珐琅彩瓷红地梅竹先春碗

▕清雍正珐琅彩瓷万寿图碗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珐琅彩瓷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尤其是画有红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这两枚印章。事实上,从珐琅彩瓷产烧背景的渊源脉络来看,康熙朝时西洋画珐琅器与技术传入清宫创烧之际,必须使用原施于金属胎的珐琅料施涂于瓷器上。康熙时造办处尚未能自行提炼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在以西洋技术为前导下,一类以金发色的金红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见,遂对清宫造成极大的冲击;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持续不懈地试验,冀望能开创出属于清朝本土的红色彩料。

▕清雍正珐琅彩瓷菊花碟一对

▕清雍正珐琅彩瓷黄地月季碟一对

雍正六年()怡亲王允祥在造办处主持彩料提炼计划,最后成功地提炼出十八种颜色,为雍正珐琅彩瓷的产烧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并未包含红色颜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亲王仍然必须持续督促研发工作的进行。不过透过现在的显微观测,却发现雍正朝其实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发色的技术。此一传承自康熙朝,从广东一路到清宫,乃至拓展至景德镇的金红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辉映,应是此一展览给予「金成」、「旭映」的诠释。

▕清雍正珐琅彩瓷节节报喜把壶

▕清雍正珐琅彩瓷三秀盘

同样地,在装饰纹样上,由于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影响所及,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

▕清雍正珐琅彩瓷绿地芙蓉桂花碗

环顾海内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之雍正珐琅彩瓷,无论质地和数量,均堪称世界之冠。借“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展览的推出,期待观众能与策展人一起透过实物检证文献记载,以更进一步认识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并出版同名展览图录。

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瑯彩瓷

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

版次:年2月第1版年12月第3次印刷

书号:6

装帧:平装16开页

定价:新台币

珐瑯彩瓷是指使用珐瑯彩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的瓷器,而「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珐瑯彩瓷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雍正朝珐瑯彩瓷,无论质地和数量,均堪称世界之冠。「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瑯彩瓷特展」不仅呈现该时期珐瑯彩瓷的转变与发展,亦诠释清世宗的「帝王品味」、「内廷恭造式样」、「诗书画印」与「诗语画梁」,本书为配合此特展出版印製的特展图录,并附录专文数篇。

目录

序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

展览总说

图版

专文

怡亲王允祥与内务府造办处/中央研究院歷史语言研究所陈国栋

传承、突破与转折——清雍正朝珐瑯彩瓷的发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余佩瑾

金红彩料在康雍时期珐瑯彩瓷的使用情形/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王竹平

附录

附录一: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清雍正珐瑯彩瓷

附录二: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乾清宫《珐瑯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对照表

附录三:胭脂红系列作品

附录四:雍正朝《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相关辑录

实拍书影

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2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