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享誉海内外的千年瓷都,非遗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是江西乃至全国非遗影响突出的重要城市之一。以非遗形态存在的陶瓷手工技艺、民俗活动、口头传说和礼仪节庆,朴实而生动地体现了瓷都景德镇人千百年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维系着全市民众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趋向。非遗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陶瓷手工技艺精湛绝伦
景德镇自唐代开始生产瓷器,至宋代逐渐成为全国重要产瓷区之一。明、清王朝在珠山创办御窑厂,使我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在这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手工制瓷技艺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核心技艺有:拉坯、利坯、印坯、雕镶等成型技艺,青花、粉彩、古彩、玲珑、颜色釉等装饰技艺,沾、吹、荡、浇等施釉技艺以及柴窑的烧成技艺等。正是依靠这些精湛的手工制瓷技艺,锻造了我市全球驰名的“瓷都”金字品牌。弥足珍贵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中华陶瓷文化的精髓要义,已成为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象征。
拉坯
利坯二、陶瓷民间习俗个性鲜明景德镇非遗是围绕瓷业而形成的一个自足内生文化系统,我市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盛,陶瓷生产不止产出器物,还生产出相关联习俗等完整的文化形态。包括生产习俗、帮会习俗、崇拜习俗、节日习俗、语言习俗、工具习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建筑习俗、传统歌谣等内容。主要有祭拜瓷业神主、中秋烧太平窑、祭祀风火仙师等。
祭祀窑神童宾三、与陶瓷相关的民间故事内涵丰富
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境内城乡各地。主要是反映窑工、瓷工、瓷器品种的传说。风火仙师、太平窑、美人祭等民间传说散落民间、口口相传。一是展现了景德镇窑工、瓷工与封建势力、剥削阶级斗争的智慧和勇气;二是反映了景德镇窑工、瓷工开发陶瓷新品种的探索精神;三是记录了景德镇有关生产习俗、帮会习俗、崇拜习俗、饮食习俗等民俗事象。
景德镇特色美食——碱水粑四、非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并存
非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承于各县(市、区),主要是:乐平市的古戏台营造技艺和谷酒酿造技艺、浮梁县的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和传统水碓制作技艺、昌江区手工竹编技艺和根雕技艺,以及景德镇民间故事、剪纸技艺等等。
乐平古戏台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景德镇非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我们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推进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们根据这四大特点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瓷水碓天祥茶号做茶要诀一是坚持把精湛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作为重中之重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陶瓷产业相关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习俗、传统美术、传统工艺等七大门类非遗项目。景德镇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26项,市级83项,形成了以手工制瓷技艺为核心,其它门类较齐全的具有瓷都特色非遗项目保护体系。
二是我们紧扣“人”是非遗的创造者、承载者、传承者、传播者这个根本核心,围绕手工制瓷“过手七十二”分工精细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品类,不断吸纳各个工艺环节的优秀传承人进入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全市现有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共计名。其中,国家级11人,省级人(含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团体成员人)。
三是我们坚持把生产实践作为传统工艺振兴的主要路径,积极扶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鼓励基地在生产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27个、市级个,省级研究基地2个、传承基地3个、传播基地2个、市级研究基地1个、传承基地7个、传播基地7个。这些非遗基地是景德镇优秀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创新的生动缩影,既可看到传统行业的勃勃生机,又更可感受到当代陶瓷文化的浓浓活力。
与此同时,根据非遗资源的主要特点,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理念,我们自年就开始申报国家级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全国唯一以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获批的实验区。今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将继续以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为重点,以陶瓷文化赖以存续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保护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为基本目的,努力实施好国家级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大项目,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时代特征和景德镇特点的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子。
编辑:张仲灏
校审:吴海泉
审核:余红生
来源: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邮箱:xct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