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现在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十四五”,杨浦旧改迎来加速度?
5.5公里的滨江岸线贯通后,
是否继续往北延伸?
“人民城市”的滨江样本,
如何在人人参与中实现?
五角场、大学路、大创谷···
18万高校青年,会不会在杨浦就业创业?
百年杨浦,如何越来越YOUNG?
未来五年,您有什么期待?
一起对话
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
同心圆、同心画
20位市民代表
共绘杨浦「十四五」幸福蓝图
杨浦滨江,人人建、人人享
Q:“人民城市”的滨江样本,如何在人人参与中实现?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杨浦滨江考察,鲜明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当时总书记深情地讲到,“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看到杨浦把那么好的公共空间还江还景还岸于民,他很开心,发自内心地讲了那段话。这次总书记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要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对话地点: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电站辅机厂站
1
“走得进”:观光电瓶车、游船都写上日程了,将来可以游船上看浦江,下游船看滨江。
“待得住”:除了八个驿站外,继续增加公共设施。
“留得下游人”:商业配套、文化设施,包括打造夜生活新地标,一句话概括“吃喝玩乐”俱全。
“留得住乡愁”:杨浦大桥以西的永安栈房旧址,将来是世界技能博物馆和涵芬楼艺术中心;和郎朗音乐世界合作,在上海港机修造厂原址打造音乐艺术中心;那两个米的大烟囱,会在保留保护基础上打造一个集商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
2
下一步就是完成滨江中北段,复兴岛运河(上海理工大学段)滨河空间改造,一共10公里。未来,顺着杨浦滨江一直往东北走,可以穿过共青森林公园。我们正在和市相关部门商量,希望让共青森林公园免费开放。
旧改,老城居民乐开颜
“十三五”期间,杨浦累计完成房屋征收改造8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62万户。今年全区旧改已经完成征收1.16万户,拆除旧住房23.2万平方米。到年底,预计可以完成1.2万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年底前,全市要全部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杨浦基本能在年底,也就是提前一年完成。
房子焕新貌,生活服务也得更新。杨浦打造“服务圈”:15分钟可以到达一个睦邻中心,一个睦邻中心里面至少有10个以上的服务项目,让大家有个拉拉家常、相互认识的空间,有些居民群众想表达一些意见建议,可以到睦邻中心去表达,也可以通过居委、街道反映。引入“三师三顾问”,让大学、企业、公益组织都参与进来,化陌邻为睦邻,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百年杨浦,越来越YOUNG
Q1:铁打的大学,流水的青年,
他们对杨浦有什么期待?
杨浦有10所高校,集聚了全市约30%的硕士生、20%的本科。换言之,杨浦一直有一个18岁-25岁的青年群体,人数约是18万。
▲一个新的“小五角场”即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大创智北边有个小五角场,将来会通过一个“钻石连廊”将两个五角场联动。明年,三门路淞沪路这边即将建成两栋双子楼,未来是杨浦地标性的高楼,分别是米和米。
淞沪路下立交,也在加紧攻克各种技术难题,即将大功告成。沿着五角场地区再沿着淞沪路往北,将串联起新江湾生态社区。
24小时活力街区、钻石连廊、拔地而起的“双子塔”……这里正在打造上海东北部最高点、城市新地标!
Q2:青年就业创业,杨浦给机会吗?
杨浦现在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很好的时期,我非常希望我们这些年轻大学生能够在杨浦创新、创业,我们肯定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杨浦正在打造在线新经济的产业集聚区。电站辅机厂党群服务站的周边,将来会成为在线新经济集聚区。借这个机会跟大家透露一下:美团上海总部、B站全国总部将来就在这附近。这里还将吸引其他的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年,大概有家以上的在线新经济企业集聚在杨浦滨江,达到3千亿产值规模,汇聚20万相关从业人员。
我们一直讲,杨浦有“四大优势”。
第一是战略机遇优势,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中,杨浦充满无限机遇。
第二是高校集聚优势。复旦、同济等10所高校、多家科研院所、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都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纸变成钱”,这对创新创业都有很大帮助。
第三是空间载体优势。大家说“大杨浦”,我们有13平方公里可以重新更新和开发的土地,蕴含着无限的机遇。
第四是双创品牌优势。杨浦是全国唯一的连续四年被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杨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创双创氛围非常浓厚,现在杨浦已经集聚了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科创双创成效显著。
杨浦的未来,“十四五”
你交通: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越江隧道竣工通车,推动轨道交通20号线、24号线、26号线、隆昌路越江隧道、嫩江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早日启动建设。加强骨干路网与市域快速交通体系的衔接,建成北横通道杨浦段、军工路快速路等项目。
公共文体服务:打造一批区级、市级、国家级公共文化和旅游品牌;建成世界技能博物馆。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引领,重点布局一批在线文娱、知识付费、文化金融等产业项目。
养老: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充分、均衡、多样的养老服务供给。深化睦邻小厨助餐服务、尚体乐活空间等养老品牌,探索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等项目。
教育: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依托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实施“于漪教育思想引领的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在传播新时代教育思想和培养教育新时代教师队伍方面积极探索。
医疗: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新一轮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提升与建设优化工程。通过多层次区域医联体建设强化以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的分级诊疗体系。
摄影:朱良城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