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行动收获习惯middot杨浦区

周一升旗,主持人宣布上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我们班级落榜了。“唉,怎么又没拿到流动红旗!”有同学感叹道。有的同学虽然不说,但失落的表情清晰可见。回到教室,隔壁班级热烈的鼓掌声尤为刺耳,“有什么稀奇!”“大概人家做得好吧”同学们的反应也不一。

回顾升入初二的这学期,学生在行为规范上有所松懈,行规督察员也反馈过扣分情况,大家表示都知道,但没有引起重视。

班主任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还点名批评被扣分的同学。结果他矢口否认“老师,我没有讲话,不信,你可以问旁边同学。”“好像没讲,记不清了。”周围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班主任忙着分析,而其他同学走神、发呆,这次教育显然没有效果。

01

1、青春期个性特点:自我意识增强

2、“知道”和“做到”差之千里

3、行规教育缺少一致性和连贯性

02

1、个别交流说服教育

班主任与被扣分的同学交流,了解事情经过,指出错误,帮助他提高认识。涉及到具体行为的,可以加强行为训练,巩固正确行为。

2、集体教育强化认知

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逐条对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规范的具体要求,明确它蕴含的道理;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熟记规范,认同规范,并逐步把规范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3、榜样示范环境熏陶

对于行规表现突出的同学,班主任要树立榜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品德是潜移默化的结果,班级的环境尤为重要。班主任可以在宣传栏等地方设立行为规范提示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03

细细想来,如果班主任不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都会缺失。学生正值青春期,当老师总是用“不对、不可以、应该”这样的字眼来教育他们时,他们的自我防卫机制就为自己垒起安全屏障,于是“没有、不是我”这样的话就脱口而出。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学生有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从自我觉察到自我觉醒,成为学生由“知”到“行”的催化剂,那该有多好啊?

第一招镜头记录班会反馈

班主任决定“用镜头说话”。第一、二周由班主任担任“小拍客”。照片涉及早自修、升旗仪式、值日生、包干区、眼保健操、两分钟预备铃等各个方面。周五,当班主任用PPT反馈本周行规时,同学们眼前一亮,配合着讲解,大家的接受度大大提高。因为一直以来每个同学都身在其中,今天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感觉新鲜。用镜头记录规范,让镜头中的亮点成为班级新风尚,让镜头中的不足促进班级改进。

第三周,班主任将“小拍客”的身份交给班长。班长一上岗,就把主题改成了“我的眼里只有你”,照片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4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