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来自杨浦区多个学校的学生齐聚杨浦滨江,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共创活动,包括“小小规划师”儿童友好工作坊活动、生态多样性的自然科普讲座和城市公共艺术赏析课。旨在围绕“一米高度看滨江”,让儿童更多地参与杨浦滨江儿童友好空间创建决策、建设、管理与运营,有益于强化儿童公民身份认同感、参与感,提升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创建的科学性。
“小小规划师”为滨江建言献策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老师的带领下,“小小规划师”一行从杨浦大桥下方的大桥公园出发,沿着杨浦滨江南段路线展开探索式漫步,沉浸式体验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特殊魅力。
“小小规划师”们叩问时空、聆听历史,了解了世界技能博物馆、明华糖仓、绿之丘等工业建筑的焕新故事。在漫步过程中,通过照片拍摄,以他们特有的视角记录过程中的空间感受与问题。
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年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暨儿童友好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明确,到年,杨浦将在滨江生活秀带打造一个集交通安全、环境生态、体能拓展、文化艺术等功能为一体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在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创建过程中,儿童参与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儿童对滨江空间的感知有其自身的视角和敏感度,围绕儿童开展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规划共建模式,有益于推动儿童参与成为社会共识,推动平等、包容、尊重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同时,同济大学全龄友好社区研究中心团队借鉴国际经验,引入了影像发声、儿童友好认知地图等方法,让孩子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畅所欲言”。“这张照片上的哪个地方让你觉得很友好“”“在这边玩耍是否有趣?”“你想在哪些地方增加哪些服务?”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认知地图,“小小规划师”尽情抒发自己的空间感受,为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的优化提升建言献策。
此外,围绕即将建设落地的大桥公园探索乐园项目方案,“小小规划师”从主题功能、色彩选择、服务增设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在同济大学师生的引导下,“小小规划师”发挥自身想象力,拿起画笔,精心描绘大桥公园探索乐园的未来画卷。
本次“小小规划师”儿童友好工作坊活动由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龄友好社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童心点亮滨江之美
当天,还有近3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们,齐聚绿之丘5楼的杨浦滨江妇儿之家,参加了两场互动讲座活动,关于生态多样性的自然科普《认识身边的飞鸟精灵》和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赏析课《城市生活艺术美学——涂鸦与插画》。
据悉,这是杨浦区妇联今年秋冬的特色项目“童心点亮滨江之美”中的两大板块。之后,孩子们还将在自然科普老师和艺术家的带领下,探寻并观察滨江的果实、种子,鸟类及昆虫。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部分,杨浦滨江以绿之丘为核心和载体,以家庭为单位,将持续组织开展系列探究自然奥秘的活动。
未来,孩子们不仅可以参与编撰滨江植物志,还能将废旧物品及不要的玩具带来绿之丘,和艺术家们共同创作集灵感、创意于一体的滨江公共艺术作品,用童眼、童心、童智,点亮充满童趣的滨江之美。
儿童对城市与社区的感知有其自身的视角和敏感度,让儿童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不仅有益于培养主人翁意识,锻炼自主能力,更有益于确保儿童友好建设事项能切实反映儿童真实需求。在未来,杨浦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的机制,畅通儿童参与渠道,鼓励儿童共同参与儿童友好事项规划、设计与管理,让儿童更专业地参与到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更新与治理实践中。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