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三代皇帝的重用,入狱十年只当镀金,名

荣荣

编辑:钟毓

元朝诗人高明的《琵琶行》中,有这么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见自古至今,读书人把能走上仕途之路作为实现价值的终极目标。比如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为了走上仕途,不知花掉了多少心血,走了多少坎坷路。为了当官李白曾多次求见地方长史,可官没当成,却遭到别人的诽谤。三十岁为了当官游走长安,在王公贵族之间辗转游离,最终一无所获,选择回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而北宋诗人苏东坡在仕途之路上也不太顺利,一路被贬,直到被流放到南海再也无处可去,所以在他晚年的诗中,充满了无奈和伤感。如此看来,在古代虽然大多数文人把“当官”作为终极价值的体现,但当官,当一个清明廉洁的好官,相当不容易,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官员,虽然一直小心翼翼做官,摸着墙根上朝,但仍没躲过牢狱之灾,这个人就是明朝政治家杨浦。

01杨浦是何许人也

杨浦出生于明朝洪武年间,二十八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来任“太子洗马”一职,这可不是负责给太子的马洗澡的工作,而是辅佐太子处理政务,教太子政事、文理等知识学问的官职。因此,杨浦能有这样的地位,可见其学问相当了得。当时的太子朱高炽代父朱棣处理朝政,杨浦辅佐太子左右献了不少的谏言和良策,深受朱高炽的赏识和喜欢。

02立储之争

杨浦在辅佐朱高炽的过程中,可谓是谨小慎微,据悉其为人相当低调,每次上朝都要摸着墙根走路,害怕撞到别人。如此谨慎胆小的人,为什么会被下大狱呢?这要从立储之争开始说起了。

熟悉明史的人都清楚,朱高炽并不是朱棣最喜欢的儿子,因为他的性格和朱棣完全相反,但朱高炽“嫡长子”的身份,以及他的品格德行深受文武百官的信服,因此得以被朱棣重用。而在朱棣的儿子中,次子朱高煦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而且在“靖江之役”中,朱高煦出力不少,自认为更应该受到父亲的赏识和认可,因此处处献谗言,挑拨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关系。而在一次朱棣御驾亲征班师回朝中,朱高炽迎驾稍迟引起朱棣不快,此时的朱高煦又在一旁煽风点火,朱棣一气之下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这其中也包括杨浦。

03杨浦的牢狱生活

杨浦下的狱可不是一般的狱,而是“诏狱”,什么是“诏狱”呢?就是皇帝亲自定罪的罪犯才会被关在这样的监狱中,可想进去后的待遇可谓令人“谈虎色变”,而且这样的犯人是都锦衣卫直接看管,犹如门口放了几只大老虎一样,胆小的人或许都身死狱中了。但这位杨浦却在狱中过的云淡风轻,在这里整整被关了十年,出来后,不仅身体无恙,知识水平还大有长进。史文这样记载了他的十年牢狱生活“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杨浦是如何做到“谈虎色不变”,还和老虎作为了朋友呢?据后来学者分析,在杨浦初进大牢时,也在等待下一步发落,或许等了些时日,发现明成祖朱棣并没有下死诏,说明自己还有一线生机,况且朱高炽在外面安好,并没有“废太子”的传闻,因此杨浦笃定,只要朱高炽继位,一定会救他出去。有了信心和打算,自己的心自然也就放下了,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熬过等待被救出的这日日夜夜。

杨浦是个读书人,自然是喜好读书的,而且作为太子身边的人,太子朱高炽亦是喜爱读书,而且非常器重博学多才之人,与其终日等死,不如借着这个机会提升自己,只当在狱中进修了,或许有朝一日出去之后,能大放异彩。于是杨溥开始勤奋好学,每日苦读,结果一等就是十年。

04杨溥重获自由

十年后,朱高炽继位,也就是明朝历史上的明仁宗。杨溥也不负期待,沉冤得雪,被释放后受了明仁宗的重用。明仁宗在某种程度上对杨溥是有些愧疚的,杨溥入狱十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储位之争被无辜牵连,如今朱高炽当了皇帝,理应弥补他,数月之间,不仅连授三职,还赐给钞币无数。

05杨溥被重用

明仁宗去世,朱瞻基继位,杨溥仍被重用,明宣宗登基九年后,杨溥升任礼部尚书。朱瞻基虽为明君,但寿命太短,继位十年就早早去世,太子朱祁镇继位,但新皇帝年幼,奉诚孝张皇后之命,设立了由五人组成的正统政治核心,而杨溥则是其中一位。晚年的杨溥在政界处于孤木难支的状态,因五大辅臣相继过世,虽有内阁后进之人,但资历尚浅,名望不高,难以委以重任。而当时的朝局不稳,宦官专权,靠杨溥一人之力难敌四方之火,几经辞官回家都未被批准,终在七十五岁之际因病去世,才被准许归葬故乡。

历史对杨溥的评价颇高,赞其为官廉洁好静,做人朴实正直,为人处世恭敬谨慎,为了不得罪人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而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杨溥上朝时为了不撞到人,都会沿着墙根走。虽然在储位之争中,杨溥受到牵连入狱十年,但相比较古代其他的官员也算终其一生未留憾事了。

—END—

参考内容:

《明史》

《中国古代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4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