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红色基因,杨浦教育书写创新与发展的新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杨浦教育的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奠基。”

“创智教育”“上海市唯一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高校领衔的基础教育集团”“四链多点贯通培养机制”……诸多关键词勾勒杨浦教育的成功探索与发展机遇。

9月26日晚,杨浦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何劲松,杨浦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副主任宁道夫,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朝晖,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做客上海教育博览会上海教育大直播,一起分享杨浦教育发展的新态势。

一流的教育一定是立德树人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不动摇。“立德树人”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也是杨浦教育不断前行的根本任务。

杨浦区教育局局长何劲松说,“我们这一代教育人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培养的一代是国家第二个一百年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杨浦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何劲松

当下,如何将德智体美劳的“单弦独奏”升华为“五育融合”的“交响乐”,杨浦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十四五”期间,杨浦把“五育融合、全面育人”作为主要任务,聚焦“课程课堂”重要领域和“教与学”关键环节,系统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厚植红色底蕴

杨浦大中小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

杨浦区是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区,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实践。杨浦教育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同时,用好上海和杨浦本土的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思政成效。

杨浦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副主任宁道夫在直播中介绍,为了能够将党的理论和创新成果有机融合进思政课程体系,杨浦区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两套教材之一的统编必修教材,努力做到知识结构图谱化,研制《单元教学设计指南》。还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需要,研制了《学生读本一体化教学设计》,指导基层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

杨浦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副主任宁道夫

近年来,杨浦区先后举办“一体化背景下思政课程建设教师研修班”与“思政教师本体化知识专业研修班”。大中小学教师聚在一起,大学教授边研究边指导,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实践。通过跨学段合作的研修,提升了思政教师在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对理论研究前沿的理解,以拓宽教学理论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以信仰铸魂

杨浦教育提倡“做于漪式的好老师”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把“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摆在第一位。要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首先教师要有信仰、有信念。在这一方面,杨浦教育人以信仰铸魂,向“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学习。

何劲松局长介绍,于漪老师是从杨浦成长起来的,又从杨浦走向全国的“人民教育家”。杨浦教育历来重视弘扬于漪精神和于漪教育教学思想,可以说,于漪老师引领着几代杨浦教育人成长。

近二十年来,杨浦教育不间断地开展各类“学于漪”主题教育活动,提倡“做于漪式的好老师”。几代杨浦教育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把于漪精神作为践行教育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标。

在此基础上,杨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丰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既有为人师表的育人楷模,也有业务拔尖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书记和特级教师,为区域教育强基固本、守正前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理工附中致力于

塑造学生卓越的工程素养

“尚理”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理念,蕴含着崇尚“哲理、伦理、学理、事理”的四理追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朝晖介绍,学校积极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育“人文厚实、理工见长”,具有报国情怀和综合发展能力的现代高中生。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朝晖

上理工附中是一所以培育学生工程素养见长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在落实“双新”方面,学校有三条清晰的路径。一是基于学校特色,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打造全面育人的新课程;二是聚焦核心素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建设“学为中心”的新课堂;三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1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