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楼市的分裂,你想不到上上海买房攻

作者:魔都财观

上两篇《浦东的房价,到底被谁在决定(上)》、《浦东的房价,到底被谁在决定(下)》的文章,我们讲了浦东楼市的定价逻辑。今天我想聊一聊浦西。

浦东有较多金融、IT等高收入就业机会,也有很多优质学区,产住结合的属性很强。

所以,大部分新上海人会买在浦东。浦东的定价逻辑很清晰,就是产业+教育导向。

浦西楼市涉及历史变迁、人口结构等因素,相比浦东要更复杂一些。

决定浦西楼市定价的是上海土著,其背后有一定渊源。

1

上海房产变迁史

建国以来,上海的人均住房条件一直很紧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口、四口之家普遍住在没有独立煤卫、十几平米的石库门里。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住在以小南门为代表的棚户区。

图:小南门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和九十年代初也没有商品房,住房靠分配。在单位工作满一定年限,就能分得30平左右,一室一厅的老公房。级别高一点的干部,能分到50平以上的小两房。

图:苏家巷

这种就是上海城区里最常见的“老破小”,虽然人均住房面积还是很小,但有了独立厨卫后,居住体验相比棚户还是有了质的飞跃。

年起,上海第一批商品房面世。年国营单位停止分房后,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数以百万计的上海人终于从“老破小”里走了出来,买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

有意思的是,第一批、第二批商品房上市的-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上海的房价完全没涨。内环线的均价仅-元/㎡,莘庄元/㎡,而且不限购、不限贷。

但部分单位的工资增长却很迅猛,一大批人迎来了历史级的买房窗口期。

-的十年是外资企业的黄金十年。年,宝洁给应届生的base是元/月。外企的应届员工,工作几年后每月就能拿两三万的工资。

上海本地国企,如地方农商行、久事集团、宝钢等公司也风光无限,年出头的时候,一个小领导就有二三十万年收入。

而这些外企、国企单位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上海人。在这些单位上班的朋友,问问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领导,说不定个个都在古北、徐家汇有个几套房。

上海人偏好在浦西买房,又恰好在房价低潮的时期占据了大部分的高薪岗位。所以,他们在浦西积累了深厚的房产财富,掌握了浦西楼市的定价权。

2

浦西楼市的鄙视链

既然浦西楼市的定价权在上海人手里,想要在浦西买房,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上海人对这片土地的看法。

上海人的地段鄙视链是极其讲究的,特别是在市中心区域,细分到了每条马路,但鄙视链的大框架都脱离不了旧社会时期的地域划分。

上海人最推崇的,还是“梧桐落叶、闹中取静”的小资情怀。最符合这一定义的,就是FFC。

图:岳阳路

梧桐区的住宅代表了身份和品味,地产开发商也在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图:翠湖天地御苑

图:汤臣怡园

地段鄙视链里,除了有FFC与华界之分,还有苏州河南与苏州河北之分、居民原籍以及历史变迁造成的上只角与下只角之分。

参与到鄙视链之中的,主要是浦西中环内的区域。

FFC站在鄙视链顶端,而用来区分上只角和下只角的,是苏州河。苏州河以南是黄浦、静安、长宁,苏州河以北是普陀、闸北。

另外,上海人经常说的一个词是”地倾西南“。徐家汇、虹桥开发区、古北、西郊都在西南角里,这几个地方在新世纪初曾问鼎过全市商品房单价之最。

图:虹桥开发区

20年前,它们作为涉外区域,建设标准极高,早在年开发的古北中央花园就用上了干挂石材外立面。

图:古北中央花园

西郊宾馆附近的檀宫,一直占据着上海第一豪宅宝座。

图:檀宫

西南片区的上海,在吸引了大批的高净值人士后,站稳了”上只角“的地位,有了向FFC叫板的底气。

而北区的上海人,虽然已经”低人一等“了,但大家还是热衷于比拼地段。

其中,虹口南区的居民自诩”中只角“。意思是,住不起上只角,但离上只角比较近,也就不那么差了。溧阳路、山阴路,还是有那么些情调的。

图:溧阳路

虹口北部、杨浦区是工人新村,国营工厂的员工比较多,好歹也是有体面工作的,自然会看轻遍地棚户的闸北下只角。

地段鄙视链的林林总总,组成了浦西楼市的价格梯队——上只角中只角下只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8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