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的诗学意象middot上篇

瑶里

东埠(年)

/

从高岭土到六百年御窑

长亭外,古道边,如果连天的不是芳草,而是茶海松林,那此一定是山越氏族的群落,群聚而寡居。地处江西浮梁、婺源和安徽休宁、祁门的省际交界,瑶里古镇,就是这样。瑶里

3D地形图著名的徽饶古道从古镇穿过,再经由原始森林——汪胡,古道通天,河流入江,都有万里路要走。地质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下所见的山川,出现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那是六千万年前的事了。相比于名山大川,瑶里的象山、狮山,不过是黄山余脉的“石疙瘩”。如此描述,并非贬损,而是对其个性的客观呈现——村落诗学、山岗意象,似乎在这里并不具备突出性。

瑶里

从高岭看东埠

首先,有别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陶瓷发轫在此,尤其高岭土在元代被发现并开掘,釉果的生产制作,使得瑶里一度风光无限,整个东河“日行百吨”。

瑶里

绕南水碓(年)

瑶里

绕南生产釉果作坊(年)瑶里

绕南生产釉果作坊(年)

当时装满釉果的船只

其次,饶徽古道的贯通,彻底打破了村落的尚学传统,相较于学而仕去改变生活命运,商贾之道更为立竿见效。少了耕读,山林和村落,少了传统的灵魂。旧时瑶里街头商贩茶马古道古典的人文意境里,山之险峻、陡峭,往往意味着行为上的“穷”,也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正所谓穷山恶水之形态。强调这一点,如果我们不深入瑶里的核心地带,诸如梅岭、汪湖等,也许会坚信它的地理殊情。然而,我要说的是,瑶里不是这般。官道所经,化民风于细雨,山水必然温和于其他。就连幅员辽阔的雨季,也是温和的。《江西舆图》

雨水从原始森林的尽头过来。

在“九分山,三厘田,七厘路、河和庄园”的这边,我们真实可见的河流,其实是两个支流的汇合。

东支发源于五华山(“五华山”是安徽境内的称呼,在江西境内则被称为“高际山”)的虎头岗,流至梅岭突然变宽,在绕南村下游一公里的地方,与发源于高际山的白石塔南侧山地的北支汇合,先经过瑶里,在此一段被称为“瑶河”;再经过南泊、东埠、鹅湖,最后在凤凰嘴汇入昌江,在此一段被称为“东河”。

瑶河

东埠段南流的昌江

群山绵延,深居简出的子嗣如同山腰的云雾一样,系泊在练带上。

据当地县志记载,从唐代后期开始,陆续有人迁徙至此,形成聚落;在明代初期,有了村寨的形态。我们目前所见的村庄形制,大抵在当时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间节点,基本与中国陶瓷史的“景德镇”直接关联。

晚唐是青花瓷的原始期,宋代是古昌南的正名期,元代发现了高岭土的价值,自此登顶制瓷业中心位置,从明代开始了长达六百年的御窑时代。

瑶里

绕南一号龙窑遗址瑶里

绕南二号龙窑遗址

瑶里景区时刻期待与你赴约

在美景中感受世间的温柔

来源:瑶里景区

编辑:吴晴杰江丹

审核:胡兴运

往期精选

浮梁这个全国文明村,不仅有“颜”而且有“味”

非遗传承

浮梁大山里的传统美食技艺

迅速行动担当作为——浮梁县文旅局传达贯彻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9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